(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谿藤:指用谿邊藤條制成的紙張。
- 無弦琴:比喻沒有實際音響的琴,這裡指畫中的高山流水無聲卻能表達出音樂的美感。
- 岐路:分岔的道路,比喻離別。
- 黯銷魂:形容極度悲傷,心神不甯。
- 清猿:指猿猴的叫聲,常用來形容淒涼的景象。
- 三峽:長江三峽,即瞿塘峽、巫峽、西陵峽,這裡用來形容猿聲的淒涼。
繙譯
谿邊的藤條制成的紙張,就像是那沒有弦的琴,能夠描繪出高山和流水的景象。 在離別的岔路口,心情無比悲傷,此時再聽到三峽中猿猴的淒涼叫聲,更是讓人心碎。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將畫中的高山流水比作無弦琴,表達了畫作雖然無聲,卻能傳達出深遠的意境和情感。後兩句則通過離別和猿聲的淒涼,進一步加深了作品的情感深度,展現了離別時的悲傷和對遠方景象的無限遐想。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董其昌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天啓時累官南京禮部尚書。以閹黨柄政,請告歸。崇禎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後致仕。工書法,初學顏真卿,又學虞世南,出入魏晉各大家,書風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爲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畫,遠宗董源、巨然,近學黃公望、倪瓚,融其筆墨,自成清潤明秀一格。畫論標榜文人氣息,以佛教宗派喻畫史各家爲“南北宗”,推崇南宗爲文人畫之正脈,影響波及至今。卒諡文敏。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畫旨》、《畫眼》等。
► 590篇诗文
董其昌的其他作品
- 《 次韻詶葉少師台山贈行四首 》 —— [ 明 ] 董其昌
- 《 詶胡小山鹽臺二首 》 —— [ 明 ] 董其昌
- 《 董其昌跋張旭《古詩四帖》 》 —— [ 明 ] 董其昌
- 《 讀寒山子詩漫題十二絕 其十一 》 —— [ 明 ] 董其昌
- 《 楊淇園侍御廵方事竣仍視學南畿詩以為贈 其一 》 —— [ 明 ] 董其昌
- 《 雷宸甫得孫 》 —— [ 明 ] 董其昌
- 《 次韻詶葉少師台山贈行四首 》 —— [ 明 ] 董其昌
- 《 送方衆甫備兵永平三首 》 —— [ 明 ] 董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