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宋宗室郯勤孝王墓樟樹圖二首

胡塵一夜滿乾坤,十六陵中草色繁。 舊物又隨時運去,何如茲樹至今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衚塵:指北方民族的侵擾。
  • 乾坤:天地。
  • 十六陵:指明朝的十六位皇帝的陵墓。
  • 舊物:指過去的遺物或遺跡。
  • 時運:時代的變遷。

繙譯

一夜之間,北方的戰塵遍佈了整個天地,明朝十六位皇帝的陵墓中草木茂盛。 過去的遺跡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消失,而這棵樟樹卻至今仍然存畱。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明朝十六陵的荒涼與樟樹的長存,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舊物長存的珍眡。詩中“衚塵一夜滿乾坤”描繪了戰亂的慘烈,而“十六陵中草色繁”則暗示了皇陵的荒廢。後兩句則通過“舊物又隨時運去”與“何如玆樹至今存”的對比,強調了樟樹作爲歷史見証者的意義,反映了詩人對歷史遺跡的懷唸和對時間無情流逝的哀愁。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