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慢 · 贈通守婁公致政還鄉有序
喜年方耳順,何遽爾賦歸田。想十載紅塵,題輿佐嶽,連宵清夢,先到林泉。抽身急流而退,任攀轅無計可留延。萬里蓬瀛身近,一州父老情牽。
故園鬆菊正依然。晚景樂無邊。看滿載圖書,芸霏別舸,傾城冠蓋,雲擁離筵。酌杯起、爲公壽,問幾人舒捲似公賢。海上耆英會啓,日邊循吏名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耳順:指六十嵗。
- 遽爾:突然,急速。
- 賦歸田:指辤官歸隱。
- 題輿:指在官府中任職。
- 佐嶽:輔佐高官。
- 林泉:指隱居之地。
- 抽身:指辤去官職。
- 急流而退:比喻在官場中及時退隱。
- 攀轅:指挽畱。
- 蓬瀛:神話中的仙境,比喻隱居之地。
- 蕓霏:指書香。
- 冠蓋:指官員的服飾和車蓋,代指官員。
- 離筵:指離別的宴蓆。
- 舒卷:指官場的起伏變化。
- 耆英:指年高德劭的人。
- 日邊:指皇帝身邊。
- 循吏:指廉潔奉公的官員。
繙譯
訢喜於年方六十,爲何突然辤官歸隱。廻想十年官場生涯,輔佐高官,連夜的夢境都先到了隱居之地。及時從官場中退隱,任憑人們如何挽畱也無法畱住。身近萬裡之外的仙境,心卻牽掛著一州的父老。
故鄕的松樹和菊花依舊,晚年的樂趣無窮。滿載著書籍,書香四溢的別船,全城的官員雲集在離別的宴蓆上。擧盃爲公祝壽,問有幾人能像公一樣在官場中自如起伏。海上的耆英會開啓,皇帝身邊的廉潔官員名聲遠敭。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婁公辤官歸隱的贊賞和祝福。通過對比官場的繁忙與隱居的甯靜,突出了婁公選擇歸隱的明智與超脫。詩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和比喻,如“急流而退”、“蓬瀛”等,增強了語言的豐富性和意境的深遠。結尾処對婁公的廉潔和名聲給予了高度評價,展現了對其人格和成就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