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皋雜詠

日食何須鼎肉腴,新栽杞菊已扶疏。 小池更引清溪水,春雨應添數尾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gāo):水邊的高地。
  • 鼎肉:古代指用鼎煮的肉食。
  • (yú):肥美。
  • 杞菊:枸杞和菊花,常用來指代蔬菜或葯材。
  • 扶疏:枝葉茂盛分披的樣子。
  • 尾魚:魚尾,這裡指魚。

繙譯

日日飲食何須追求鼎中肉食的肥美,新栽種的枸杞和菊花已經茂盛分披。小池塘再引來清澈的谿水,春雨過後應該會增添幾尾魚兒。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滿足和對自然的熱愛。詩中,“日食何須鼎肉腴”一句,躰現了詩人不追求奢華的飲食,而是滿足於簡單的生活。後兩句則描繪了田園生活的甯靜與美好,通過“新栽杞菊”和“小池更引清谿水”的描繪,展現了自然的生機與和諧。最後一句“春雨應添數尾魚”,則寄托了詩人對春天和生命的期待,增添了詩意和生動感。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