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季冬雨雪連旬公餘感觸輒賦八絕

一雪旬餘曉暫晴,晚雲旋復結濃陰。 村農初喜春宜麥,麥隴今嫌雪太深。
拼音

所属合集

#十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甲午:中國傳統的干支紀年法,這裏指的是某一年的甲午年。
  • 季冬:冬季的最後一個月,即農曆十二月。
  • 公餘:公務之餘。
  • 輒賦:即興作詩。
  • 旬餘:超過十天。
  • 旋復:很快又。
  • 結濃陰:聚集成厚重的雲層。
  • 村農:鄉村的農民。
  • 麥隴:麥田。

翻譯

一場雪下了十多天,早晨短暫放晴,晚上雲層又迅速聚集成厚重的陰雲。鄉村的農民最初因爲春雪適宜麥子生長而高興,但現在卻因爲雪太深而擔心麥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甲午年季冬時節的雪景,以及農民對雪的複雜情感。詩中,「一雪旬餘曉暫晴」一句,既表達了雪期的漫長,又透露出早晨短暫的晴朗給人帶來的希望。然而,「晚雲旋復結濃陰」則迅速將這希望轉化爲對未來的憂慮。後兩句通過對農民情感的描寫,展現了他們對雪的雙重態度:一方面,春雪對麥子生長有利;另一方面,過深的積雪又可能對麥田造成損害。這種矛盾心理,反映了農民對自然環境的敏感和對農業生產的深切關注。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