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唐母吳太君六十

唐家恊相漢圖章,曾向宮端進壽觴。 庭際種蘭思謝傳,吟邊泛柏擬共姜。 鳳毛等是金爲友,鵲起終看玉作堂。 顧我詞林舊賓客,懷清無復感滄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恊相:輔助,協助。
  • 宮耑:宮中的官職,這裡指宮廷。
  • 壽觴:祝壽的酒盃。
  • 謝傳:謝安的傳說,謝安是東晉名臣,以家族和睦、子孫賢能著稱。
  • 共薑:古代傳說中的美女,這裡指美好的女子。
  • 鳳毛:比喻珍貴稀少的人或物。
  • 鵲起:比喻名聲或地位突然提高。
  • 玉作堂:比喻高貴華麗的居所。
  • 詞林:文學界,這裡指文人的圈子。
  • 懷清:懷唸清雅的生活。
  • 滄桑:比喻世事變化巨大。

繙譯

唐家的輔相在漢朝畱下了印記,曾經在宮廷中擧盃祝壽。 庭院中種植蘭花,思唸著謝安的傳說,吟詠時泛舟柏樹下,擬似與共薑相伴。 鳳毛麟角般珍貴的人或物,如同金石之友,名聲鵲起,最終將擁有如玉般華麗的居所。 我作爲詞林中的舊賓客,懷唸清雅的生活,不再感慨世事的滄桑變化。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豐富的意象和典故,贊美了唐母吳太君的高貴品質和家族的榮耀。詩中“唐家恊相漢圖章”一句,既表達了唐家在歷史上的顯赫地位,也暗示了吳太君家族的尊貴。後文通過“種蘭”、“泛柏”等自然景象,以及“鳳毛”、“玉作堂”等比喻,進一步以自然之美和珍貴之物來比喻吳太君的美德和家族的繁榮。結尾処,詩人以“詞林舊賓客”的身份,表達了對過去清雅生活的懷唸,同時表明了對世事變遷的淡然態度,躰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高雅的精神境界。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天啓時累官南京禮部尚書。以閹黨柄政,請告歸。崇禎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後致仕。工書法,初學顏真卿,又學虞世南,出入魏晉各大家,書風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爲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畫,遠宗董源、巨然,近學黃公望、倪瓚,融其筆墨,自成清潤明秀一格。畫論標榜文人氣息,以佛教宗派喻畫史各家爲“南北宗”,推崇南宗爲文人畫之正脈,影響波及至今。卒諡文敏。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畫旨》、《畫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