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姚納言過張蓬玄中丞官署

滹沱秋色颯邢關,宣武風流此共攀。 客有清班同豹尾,時當高會比龍山。 營開細柳聞笳發,觴引茱萸聽漏殷。 戲馬正於戎馬候,邀歡暫借枕戈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滹沱:[hū tuó],河名,流經河北。
  • :形容風聲。
  • 宣武:指宣武節度使,古代官職。
  • 清班:清貴的官班,多指文學侍從一類的高官。
  • 豹尾:古代皇帝出行時的一種儀仗,此處借指高官。
  • 高會:盛大的宴會。
  • 龍山:山名,此處可能指宴會的地點。
  • 細柳:地名,古代軍營的代稱。
  • :古代的一種樂器,常用於軍中。
  • 茱萸:植物名,古代重陽節有佩戴茱萸的習俗。
  • :古代計時器,此處指時間。
  • :形容聲音深沉。
  • 戲馬:指娛樂活動。
  • 戎馬:指軍事活動。
  • 枕戈:枕着武器,形容隨時準備戰鬥。

翻譯

滹沱河的秋色在邢關颯颯作響,我們一同在這宣武節度使的風流之地共賞。客人中有清貴的官員,如同豹尾般顯赫,此時正值盛大的宴會,如同龍山之會。軍營中細柳之地,笳聲響起,引觴共飲茱萸酒,聽着漏聲深沉。娛樂活動正逢軍事準備之時,邀請歡樂暫借這枕戈待旦的閒暇。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日滹沱河畔的景象,以及一場盛大的宴會。詩中通過「滹沱秋色」、「宣武風流」等詞語,展現了秋日的壯麗和宴會的熱鬧。同時,通過「清班同豹尾」、「高會比龍山」等表達,體現了宴會中官員的高貴和宴會的盛況。後兩句則巧妙地將軍事與娛樂結合,表達了在緊張的軍事準備中,人們仍不忘享受生活的態度。

董其昌

董其昌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天啓時累官南京禮部尚書。以閹黨柄政,請告歸。崇禎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後致仕。工書法,初學顏真卿,又學虞世南,出入魏晉各大家,書風率易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爲一代大家。又擅山水畫,遠宗董源、巨然,近學黃公望、倪瓚,融其筆墨,自成清潤明秀一格。畫論標榜文人氣息,以佛教宗派喻畫史各家爲“南北宗”,推崇南宗爲文人畫之正脈,影響波及至今。卒諡文敏。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畫旨》、《畫眼》等。 ► 5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