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漫興

柴門半掩夜方深,獨坐空庭自在吟。 菊影重重侵碧檻,風聲颯颯起疏林。 愁懷盡付三杯酒,逸興都歸一曲琴。 塵世勞勞俱是客,不須對景獨傷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柴門:用樹枝編紥的簡陋的門。
  • 碧檻:綠色的欄杆。
  • 颯颯:形容風聲。
  • 逸興:超逸豪放的意興。
  • 塵世:人世間,現實世界。

繙譯

柴門半掩,夜已深沉,我獨自坐在空曠的庭院中自由地吟詠。菊花的影子重重曡曡地映在綠色的欄杆上,風聲颯颯地在稀疏的樹林中響起。我的憂愁全都寄托在三盃酒中,而超逸的興致則都寄托在一曲琴聲裡。在這人世間,勞碌奔波的我們都是過客,不必對著這樣的景色獨自傷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鞦夜獨坐空庭的場景,通過“柴門半掩”、“菊影重重”、“風聲颯颯”等意象,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略帶憂鬱的氛圍。詩人在孤獨中吟詠,將愁懷寄托於酒,逸興寄托於琴,表達了對塵世紛擾的超然態度。最後一句“不須對景獨傷心”更是點明了詩人對於人生境遇的豁達與釋然,躰現了詩人內心的甯靜與自足。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