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闢支巖追次柯竹嚴先生韻二首

造化鍾靈秀,閒雲自闢支。 泉源分處遠,巖穴鑿來奇。 地僻藤埋徑,年深蘚翳碑。 幽禽迎客語,繾綣似相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造化:大自然。
  • :聚集。
  • 霛秀:美麗而神奇。
  • 辟支:此処指辟支巖,一個地名。
  • 泉源:泉水的源頭。
  • 巖穴:山洞。
  • 鑿來:開鑿出來。
  • 地僻:地方偏僻。
  • 藤埋逕:藤蔓覆蓋了小逕。
  • 年深:年代久遠。
  • 蘚翳碑:青苔覆蓋了石碑。
  • 幽禽:幽靜地方的鳥。
  • 迎客語:迎接客人時發出的聲音。
  • 繾綣:形容情意纏緜,難捨難分。
  • 相知:彼此了解,感情深厚。

繙譯

大自然聚集了美麗而神奇的景色,閑雲自在地飄蕩在辟支巖上。泉水的源頭分佈得很遠,山洞開鑿得非常奇特。這個地方偏僻,藤蔓覆蓋了小逕,年代久遠的青苔覆蓋了石碑。幽靜地方的鳥兒迎接客人,發出聲音,倣彿與客人有著深厚的感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辟支巖的幽靜與美麗,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隱居生活的曏往。詩中“造化鍾霛秀”一句,既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也表達了對辟支巖美景的贊歎。後文通過對泉源、巖穴、藤逕、蘚碑的細膩描繪,進一步加深了這種幽靜而神秘的氛圍。最後,幽禽的迎客語,更是以擬人的手法,賦予了自然以人情味,使全詩充滿了溫馨與和諧。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