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別駕高君文學樑君輩暨諸生會龍興寺者再別後寄懷
步上高臺望帝陵,鬱蔥佳氣護龍興。
山川不改風雲色,疆邑猶傳玉帛靈。
作賦大夫頻式燕,稱詩諸子頌皇烝。
愧予無以酬嘉貺,握手殷勤詠鶴鳴。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帝陵:皇帝的陵墓。
- 鬱蔥:形容樹木茂盛,這裏比喻帝陵周圍的景色。
- 佳氣:吉祥的氣象。
- 龍興:指帝王的興起或帝國的興盛。
- 疆邑:國家的疆域。
- 玉帛:古代用於祭祀的玉器和絲織品,這裏指國家的禮器,象徵國家的尊嚴和權力。
- 式燕:古代的一種宴會形式,這裏指舉行宴會。
- 皇烝:皇帝的祭祀,這裏指對皇帝的頌揚。
- 嘉貺:美好的禮物或賞賜。
- 鶴鳴:鶴的叫聲,常用來比喻高雅或吉祥。
翻譯
我登上高臺,遠望皇帝的陵墓,只見那裏的景色鬱鬱蔥蔥,吉祥的氣象環繞着帝國的興盛之地。山川依舊,風雲變幻,國家的疆域中仍傳頌着玉帛的靈光。作賦的大夫們頻繁舉行宴會,稱頌詩篇的諸子們歌頌皇帝的祭祀。我感到慚愧,無法回報這美好的禮物,只能握手錶達深厚的情誼,吟詠鶴鳴之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登上高臺遠望帝陵的情景,通過對帝陵周圍鬱鬱蔥蔥的景色的描繪,表達了對帝國興盛的讚美。詩中「山川不改風雲色」一句,既展現了自然景觀的恆久不變,也隱喻了國家的穩定與繁榮。後文提到作賦大夫和稱詩諸子的活動,反映了當時文化生活的繁榮。結尾處詩人表達了自己的謙遜和對友情的珍視,以「鶴鳴」之聲作爲詩意的收束,增添了詩的雅緻和深遠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