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後紫薇四月即花

· 黃衷
堂後薇花一兩叢,曉來迎旭見新紅。 調和豈足三春雨,綽約先誇四月風。 喜氣謾傳清似水,衰顏誰信過於翁。 枝頭樹底空相惜,送我揚旌幾片東。
拼音

所属合集

#四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紫薇:一種植物,夏季開花,花色豔麗。
  • 迎旭:迎接初升的太陽。
  • 新紅:指初開的花朵,顏色鮮豔。
  • 調和:此處指花朵的色彩和形態和諧美麗。
  • 三春雨:春天的雨水,這裏比喻花朵的美麗是自然恩賜。
  • 綽約:形容女子姿態柔美。
  • 四月風:春天的風,這裏指紫薇花在四月盛開,隨風搖曳。
  • 喜氣:歡樂的氣氛。
  • 清似水:形容喜氣純淨如水。
  • 衰顏:衰老的容顏。
  • 過於翁:比老人還要衰老。
  • 揚旌:舉旗,這裏指詩人啓程。

翻譯

堂後有一兩叢紫薇花,清晨迎接初升的太陽,見到新開的花朵紅豔豔。花朵的美麗並非僅靠春天的雨水調和,它們在四月的春風中更顯柔美。歡樂的氣氛純淨如水,但我的衰老容顏卻比老人還要嚴重。枝頭樹底的花朵彼此珍惜,送我幾片向東飄揚的花瓣,作爲我啓程的禮物。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四月紫薇花的美麗景象,通過對比花朵的鮮豔與自身的衰老,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的欣賞與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調和豈足三春雨,綽約先誇四月風」巧妙地將自然恩賜與花朵的美麗聯繫起來,展現了紫薇花在春風中的柔美姿態。結尾的「枝頭樹底空相惜,送我揚旌幾片東」則帶有離別的哀愁,紫薇花瓣的飄揚象徵着詩人即將啓程的旅程,增添了詩意的深遠。

黃衷

明廣東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進士。授南京戶部主事,監江北諸倉,清查積年侵羨,得粟十餘萬石。歷戶部員外郎、湖州知府、晉廣西參政,督糧嚴法繩奸,境內肅然。後撫雲南,鎮湖廣皆有政績。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語》、《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