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同年翁宗海歸省
三月鳳城春色好,看花踏遍長安道。
白髮慈親老北堂,夜夜天涯飛夢到。
九重得請還故鄉,片帆便逐南雁翔。
舞袖蹁躚錦雲繞,壽觴瀲灩丹霞光。
板輿迎養私心穩,還向仙班聯玉筍。
剩吐胸中五色紋,獻入蓬萊補龍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鳳城:指京城。
- 長安道:長安,古都名,此処借指京城的道路。
- 白發慈親:指年老的父母。
- 北堂:古代指母親的居室。
- 九重:指皇宮,九重天。
- 得請:得到允許。
- 片帆:小船。
- 南雁:指南飛的雁,比喻歸鄕。
- 蹁躚:形容舞姿輕盈。
- 錦雲:五彩雲,比喻美好的景象。
- 壽觴:祝壽的酒盃。
- 瀲灧:形容水波蕩漾的樣子。
- 丹霞:紅霞,比喻美好的景象。
- 板輿:古代的一種輕便車輛。
- 迎養:迎接奉養。
- 仙班:指朝廷中的高位。
- 玉筍:比喻優秀的人才。
- 五色紋:五彩斑斕的圖案,比喻才華橫溢。
- 蓬萊:神話中的仙山,比喻朝廷。
- 龍袞:古代帝王的禮服。
繙譯
三月的京城春光明媚,我踏遍了長安的道路賞花。 年邁的父母在北堂,夜夜夢廻天涯。 終於得到皇上的允許,可以廻故鄕,小船如同南飛的雁兒般迅速。 舞姿輕盈,五彩雲環繞,祝壽的酒盃中水波蕩漾,紅霞般的光煇。 用輕便的車輛迎接奉養,心中感到踏實,再次曏朝廷中的高位邁進。 胸中充滿了五彩斑斕的才華,獻給朝廷,爲帝王補制禮服。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的京城美景和歸鄕的喜悅。詩中,“三月鳳城春色好”一句,即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美麗,而“白發慈親老北堂”則表達了詩人對遠方父母的思唸。後文通過“九重得請還故鄕”等句,抒發了詩人得到允許歸鄕的喜悅,以及對未來仕途的美好展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家鄕和親情的深切懷唸,以及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樂觀態度。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
黃仲昭的其他作品
- 《 鄉貢進士三山王士奇大父母輓詩二首 》 —— [ 明 ] 黃仲昭
- 《 題屈原漁父問答圖 》 —— [ 明 ] 黃仲昭
- 《 題畫芹菜為李少叅士元賦 其二 》 —— [ 明 ] 黃仲昭
- 《 題仙溪張氏一樂堂慶壽圖 》 —— [ 明 ] 黃仲昭
- 《 謝友人惠錦菊月下白菊二株三首 》 —— [ 明 ] 黃仲昭
- 《 題崆峒拱壽圖壽林文華先生母 》 —— [ 明 ] 黃仲昭
- 《 題七賢度關圖 》 —— [ 明 ] 黃仲昭
- 《 棃關讀林九牧遺刻 》 —— [ 明 ] 黃仲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