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
惆悵東君又欲回,襟懷從此爲誰開。
懶尋南浦踏芳草,自倚東闌看古槐。
柳外已無鶯宛轉,簾前惟有燕徘徊。
殘紅狼藉隨風去,暗綠離披逐雨來。
羅綺香消深院落,笙歌夢斷舊樓臺。
遊蜂有恨環幽樹,落絮含愁點碧苔。
風景已知留不住,漏聲無奈苦相催。
待看歲晚寒收盡,依舊陽和被九垓。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東君:指春天。
- 襟懷:胸懷,心情。
- 南浦:南面的水邊,後常用稱送別之地。
- 東闌:東邊的欄杆。
- 古槐:古老的槐樹。
- 鶯宛轉:鶯鳥婉轉的叫聲。
- 燕徘徊:燕子來回飛翔。
- 殘紅:落花。
- 狼藉:散亂不整的樣子。
- 暗綠:深綠色。
- 離披:分散的樣子。
- 逐雨:隨雨而來。
- 羅綺:華美的衣服。
- 笙歌:音樂和歌唱。
- 夢斷:夢醒。
- 遊蜂:飛舞的蜜蜂。
- 幽樹:幽深的樹木。
- 落絮:飄落的柳絮。
- 含愁:帶着憂愁。
- 點:點綴。
- 碧苔:青苔。
- 漏聲:古代計時器滴水的聲音。
- 無奈:無可奈何。
- 苦相催:急迫地催促。
- 歲晚:年末。
- 寒收盡:寒冷結束。
- 陽和:春天的溫暖和煦。
- 九垓:九州,指全天下。
翻譯
春天又要離去,我心中感到惆悵,不知道自己的心情將向誰敞開。我懶得去南面的水邊踏青,只是獨自倚在東邊的欄杆上,靜靜地看着古老的槐樹。柳樹那邊已經聽不到鶯鳥婉轉的叫聲,只有燕子在簾前飛來飛去。落花散亂地隨風飄去,深綠色的葉子隨着雨水分散開來。華美的衣服和深院中的香氣都已消逝,舊樓臺上的音樂和歌聲也已夢醒。飛舞的蜜蜂在幽深的樹木中顯得有些悲傷,飄落的柳絮點綴着青苔,帶着憂愁。我知道這風景已經留不住,古代計時器的滴水聲無奈地急迫催促。等到年末寒冷結束,春天的溫暖和煦將再次覆蓋整個天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離去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留戀和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物的變化,如落花、柳絮、蜜蜂等,來抒發內心的情感。詩人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營造出一種悽美的氛圍,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對春天逝去的深深惋惜。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一種對未來的期待,即寒冷過後,春天將再次到來,帶來溫暖和希望。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
黃仲昭的其他作品
- 《 送同年陳宗調榮歸 》 —— [ 明 ] 黃仲昭
- 《 鯉湖紀遊十首和先輩龔司訓韻 》 —— [ 明 ] 黃仲昭
- 《 題林君惟華秋江獨釣圖和李君唐英韻 》 —— [ 明 ] 黃仲昭
- 《 和韻題周憲副墨菊二首 其二 》 —— [ 明 ] 黃仲昭
- 《 再經廬山東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韻賦六首 其六 》 —— [ 明 ] 黃仲昭
- 《 明妃詞六首 》 —— [ 明 ] 黃仲昭
- 《 送北閣林先生之任潼川 》 —— [ 明 ] 黃仲昭
- 《 再經廬山東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韻賦六首 其二 》 —— [ 明 ] 黃仲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