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詩二十首

清夜朝上玄,戢志恂以慄。 猛神紛侍衛,羣真儼羅列。 衆生充下界,形聲無不徹。 一感斯一應,微塵不分別。 古人事上帝,後儒疑假設。 學不通天人,難以語明哲。 上帝日汝臨,敢不自芳潔。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戢志:收斂心志。
  • 恂以慄:恂,謹慎;慄,戰慄,形容非常謹慎害怕。
  • 猛神:兇猛的神靈。
  • 羣真:衆多仙人。
  • :莊重。
  • :透徹,徹底。
  • :感應。
  • :迴應。
  • 微塵:比喻極其微小的事物。
  • 明哲:明智,洞察事理。
  • :面對,對待。
  • 自芳潔:保持自身的純潔和美好。

翻譯

在清冷的夜晚朝拜上天,我收斂心志,謹慎而敬畏。 兇猛的神靈紛紛侍衛,衆多仙人莊重地羅列。 衆生充滿下界,形形色色的聲音無不透徹。 一有所感便有所應,對微小的事物也不分別對待。 古人侍奉上帝,後世儒者卻懷疑這是假設。 學問若不通達天人關係,難以談論明智和洞察。 上帝說你面對我,怎敢不保持自身的純潔和美好。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清夜中對上天的敬畏和朝拜,通過「戢志恂以慄」表達了內心的謹慎和恐懼。詩中「猛神紛侍衛,羣真儼羅列」展現了神靈和仙人的莊嚴場景,強調了天界的神聖和不可侵犯。後文通過對「感」與「應」的描述,表達了宇宙間微妙而普遍的感應關係。最後,作者提出對天人關係的深刻理解,認爲真正的學問必須通達天人,否則難以達到明智和洞察的境界。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作者對天命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楊起元

明廣東歸善人,字貞復,號復所。萬曆五年進士。從羅汝芳學王陽明理學。張居正當政,惡講學。適汝芳被劾罷,起元宗王學如常。官至吏部左侍郎。天啓初追諡文懿。有《證學編》、《楊文懿集》等。 ► 2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