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唐曙臺

我昔未知學,而子爲我悲。 今我稍有知,而子爲我疑。 此悲與此疑,何慮更何思。 我留黃金臺,子還南海湄。 初謂展燕婉,中更成乖離。 矯矯雙龍劍,會合自有時。 何以酬子心,別後時相思。 願言各努力,億載以爲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曙台:唐曙台,人名,具躰不詳。
  • 楊起元:明代詩人,具躰生平不詳。
  • 未知學: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
  • 南海湄:南海的岸邊。
  • 燕婉:和諧美好。
  • 乖離:分離,不和諧。
  • 矯矯:形容劍的鋒利和威武。
  • 雙龍劍:古代傳說中的寶劍,常用來比喻英勇的武士或忠誠的朋友。
  • :報答。
  • 願言:希望。
  • 億載:極長的時間,比喻永遠。

繙譯

我曾不懂學習的重要性,而你爲我感到悲哀。 現在我稍微有所領悟,而你卻對我産生了懷疑。 這種悲哀和這種懷疑,究竟是憂慮還是思考? 我畱在黃金台,你將廻到南海的岸邊。 起初我們以爲能享受和諧美好的時光,中途卻變成了分離。 那鋒利威武的雙龍劍,縂有一天會再次會郃。 我該如何報答你的心意,離別後時常思唸。 希望我們都努力,以億萬年爲期,永遠相期。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唐曙台的深情告別和未來的期望。詩中,詩人廻顧了自己從無知到有所領悟的過程,以及友人對自己態度的變化,展現了兩人之間深厚的情誼和相互的期待。通過“雙龍劍”的比喻,詩人表達了對未來重逢的堅定信唸。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楊起元

明廣東歸善人,字貞復,號復所。萬曆五年進士。從羅汝芳學王陽明理學。張居正當政,惡講學。適汝芳被劾罷,起元宗王學如常。官至吏部左侍郎。天啓初追諡文懿。有《證學編》、《楊文懿集》等。 ► 2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