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送東城邵園餞彭子充給諫得送字

· 楊慎
遲遲東晷移,習習南薰動。 暄樹語綿蠻,晴嵐收螮蝀。 美人獨搖裝,良儔遠相送。 城隅敞行筵,陌塵靜飛鞚。 漸臺高白虎,梓澤鄰金鳳。 掛衣女蘿溪,展席仙霞洞。 香影散清陰,雲液流春甕。 鷁首且沿洄,驪駒太倥傯。 竹枝巴渝聲,桃葉江南弄。 明發聽晨鐘,悠悠隔江夢。
拼音

所属合集

#四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東晷(guǐ):東方的日影,指太陽。
  • 習習:微風輕拂的樣子。
  • 南薰:指南風。
  • 緜蠻:形容鳥鳴聲。
  • 晴嵐:晴天山中的霧氣。
  • 螮蝀(dì dōng):彩虹。
  • 美人:指彭子充。
  • 搖裝:整理行裝。
  • 良儔:好友。
  • 城隅:城角。
  • 陌塵:路上的塵土。
  • 飛鞚(kòng):飛馳的馬。
  • 漸台:古代台名。
  • 白虎:指白虎星,古代認爲是不祥之兆。
  • 梓澤:地名,在今河南洛陽市。
  • 金鳳:指金鳳凰,象征吉祥。
  • 女蘿谿:谿名。
  • 仙霞洞:洞名。
  • 香影:指花香和樹影。
  • 雲液:指酒。
  • 鷁首(yì shǒu):船頭。
  • 沿洄:順流而下。
  • 驪駒:黑馬。
  • 倥傯(kǒng zǒng):急迫。
  • 竹枝:指竹枝詞,一種民歌。
  • 巴渝聲:巴渝地區的音樂。
  • 桃葉:指桃葉歌,一種江南民歌。
  • 明發:天明。
  • 晨鍾:早晨的鍾聲。
  • 江夢:江邊的夢境。

繙譯

太陽緩緩移動,微風輕拂南風起。 鳥兒在溫煖樹間鳴叫,晴朗的山霧中彩虹消失。 美人獨自整理行裝,好友遠道相送。 城角擺開宴蓆,路上塵土靜止,馬兒飛馳。 高台上有白虎星,梓澤旁有金鳳凰。 在女蘿谿邊掛衣,仙霞洞中鋪蓆。 花香樹影散佈清廕,春酒如雲液流淌。 船頭暫且順流而下,黑馬匆匆離去。 竹枝詞唱出巴渝的音樂,桃葉歌唱出江南的曲調。 天明時聽著晨鍾,悠悠地隔著江水做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夏日送別的場景,通過細膩的自然景物描寫和豐富的意象,表達了離別的深情和對友人的美好祝願。詩中“美人獨搖裝,良儔遠相送”展現了送別的深情,而“香影散清隂,雲液流春甕”則通過寓情於景的手法,傳達了對友人旅途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楊慎

楊慎

楊慎,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號升庵,後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廷和之子,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稟性剛直,每事必直書。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於雲南永昌衛。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爲第一。其詩雖不專主盛唐,仍有擬右傾向。貶謫以後,特多感憤。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著作達百餘種。後人輯爲《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