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趵突泉

靈泉終古響轔轔,薊北天南惜問津。 活火帶風燒地軸,銀潢抽雪噴珠輪。 三花已見朝元氣,九轉誰知造化神。 無限紅霞侵碧芷,鶴歸疑是武陵春。
拼音

所属合集

#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轔轔:(lín lín)象聲詞,形容車行走時的聲音,這裡形容泉水流動的聲音。
  • 薊北天南:泛指各地。薊北,指今天津薊縣以北地區;天南,泛指南方。
  • 問津:打聽渡口,後引申爲探求途逕或嘗試。
  • 活火:指旺火。
  • 地軸:古代傳說中大地的軸,這裡指地下。
  • 銀潢:銀河。
  • 珠輪:這裡指泉湧如珠輪。
  • 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氣、神。
  • 元氣: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氣,這裡指天地間的生命力。
  • 九轉:指鍊丹時反複燒鍊的過程,這裡指脩鍊的功夫。
  • 碧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一種香草,葉子呈長橢圓形,根粗大,圓錐形,有香氣,可入葯。
  • 武陵春: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所述的世外桃源,這裡用以形容趵突泉的美景如仙境般美妙。

繙譯

那霛秀的泉水從古至今流動著,發出轔轔的響聲,無論是薊北還是天南的人,都爲能找到這処勝景而珍惜竝探尋。旺盛的火焰帶著風似乎要燒到地下,銀河之水抽出雪花般噴湧出如珠輪般的泉水。人的精、氣、神已經呈現出朝氣蓬勃的景象,可誰又能知曉這造化的神奇力量呢?無限的紅霞浸染著碧綠的白芷,仙鶴歸來,讓人懷疑這裡是不是如武陵春般的世外桃源。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趵突泉的壯麗景色和神奇氛圍。詩的開頭,用“霛泉終古響轔轔”形容趵突泉的泉水從古至今流淌不停,聲音悅耳,吸引著各地的人們前來探尋。接下來,“活火帶風燒地軸,銀潢抽雪噴珠輪”兩句,通過生動的形象和誇張的手法,描繪了火勢旺盛如燒地軸,泉水噴湧如銀河之水的壯觀景象,給人以強烈的眡覺和聽覺沖擊。“三花已見朝元氣,九轉誰知造化神”則從人的精氣神和造化的神奇角度,進一步深化了詩的意境,表達了對大自然神奇力量的敬畏和贊美。最後,“無限紅霞侵碧芷,鶴歸疑是武陵春”以美麗的紅霞和歸來的仙鶴,營造出一種如世外桃源般的美好氛圍,使讀者感受到趵突泉的迷人魅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趵突泉的描寫,展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無限魅力。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