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第後寄所知

· 顧清
春風逐伴上金臺,便著青衫未得回。 夜聽玉龍官燭冷,曉趨丹鳳御香來。 匡時未展江湖志,飽食頻驚歲月催。 翹首碧雲南國路,美人誰在讀書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登第:科舉考試錄取列榜的甲乙次第,這裏指考中進士。(「第」,讀作「dì」)
  • 金臺:黃金臺的簡稱,是戰國時燕昭王在易水東南修築的,用以招納天下賢士。後泛指人才彙集之地。
  • 青衫:古時學子所穿之服,代指書生。
  • 玉龍:形容燭淚如龍的樣子。
  • 官燭:公家供給、供官吏辦公用的蠟燭。
  • 丹鳳:丹鳳眼,這裏指宮門。
  • 匡時:拯救艱危的時局。
  • 江湖志:指退隱的志向。

翻譯

春風伴隨着我登上了人才彙集之地,雖然身穿書生的衣裳卻還不能歸去。 夜晚聽着如玉龍般的燭淚滴下,發出清冷的聲音,清晨快步走向那散發着御香的丹鳳宮門。 想要拯救時局卻還未能施展自己的抱負,衣食無憂卻頻頻驚訝於歲月的催促。 翹首遠望那碧雲南邊的道路,不知我的心上人在何處的讀書堆裏。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考中進士後所作,表達了他複雜的心情。詩的首聯寫作者在春風的陪伴下登上金臺,卻不能回家,體現了他的矛盾心理。頷聯通過描寫夜晚的官燭和清晨的宮門,展現了他在朝堂的生活。頸聯則表達了他雖有拯救時局的志向,但尚未能實現,同時也感慨時光的匆匆。尾聯中,作者翹首南望,思念着遠方的心上人,流露出一絲柔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將作者的抱負、感慨和柔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現了他豐富的內心世界。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