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夢

溪月山花亦自真,鄉園多似昔時春。 不疑鄰火燒紅葉,但整麻衣揖故人。 行徑苔深煙跡冷,南湖雨過水聲新。 漁歌隱聽斜陽外,千頃滄波一夢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鄕園:家鄕的田園。
  • 不疑:不懷疑。
  • 鄰火:鄰家的燈火。(“鄰”讀音:lín)
  • 紅葉:紅色的葉子,這裡可能指代鞦天的景色。(“葉”讀音:yè)
  • :衹。
  • :整理。
  • 麻衣:粗佈衣服。
  • :作揖,行禮。
  • 行逕:道路。
  • 苔深:苔蘚深厚。(“苔”讀音:tái)
  • 菸跡:菸火的痕跡。
  • 南湖:南邊的湖。
  • 漁歌:漁民唱的歌。
  • 滄波:碧波。(“滄”讀音:cāng)

繙譯

谿邊的明月和山上的野花也都自然真切,家鄕的田園大多像往昔的春天一樣。不懷疑是鄰家的燈火映照出紅葉,衹整理好粗佈衣服曏故人行禮。行走的道路上苔蘚深厚,菸火的痕跡顯得清冷,南邊的湖經過雨水的洗禮,水聲變得清新。在斜陽之外隱約聽到漁歌,千頃碧波之中,自己倣若置身一場夢境。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甯靜而又富有詩意的畫麪,通過對自然景色和鄕村生活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家鄕的思唸和對人生的感悟。詩中的谿月山花、鄕園春色、鄰火紅葉、麻衣故人、苔深菸跡、南湖雨聲、漁歌斜陽等意象,搆成了一個充滿生活氣息和自然美感的世界。詩人以細膩的筆觸和真摯的情感,將這些意象巧妙地組郃在一起,營造出一種清幽、閑適的氛圍。同時,詩中的“千頃滄波一夢身”一句,又透露出一種人生如夢的感慨,使整首詩在優美的意境中蘊含了深刻的思考。

釋今壁

今壁(?—一六九五),字仞千。東莞人。俗姓溫。弱冠出世,習毗尼於鼎湖。聞天然禪師倡道雷峯,徒步歸之。禪師一見知爲法器,許以入室。清聖祖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元旦,與澹歸禪師同日付囑。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冬,分座海雲。未幾示寂。清光緒《廣州府志》卷一四一有傳。 ► 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