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七日陪約庵適齋二太守東園鴻臚龍山都諫登超果一覽樓望西隱堂有感還飲翠林精舍作時西隱火已一年而寺主傑
天台樓閣冠羣山,童稚遊歌日倚闌。
歲月不知青鬢改,鬆梧長繞碧窗寒。
塵龕落日悲彈指,劫海何人更助瀾。
賴得遠師容客醉,不教啼鳥怨春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童稚(tóng zhì):兒童。
- 塵龕(chén kān):指放置佛像的小閣子,這裏借指寺廟。
- 劫海:佛教語。謂曠劫之苦海。
- 助瀾:推動波瀾,比喻助長聲勢。
翻譯
天台山的樓閣在羣山中最爲出衆,兒童們遊玩歌唱時常常倚着欄杆。 歲月流逝,不知不覺中黑髮已變白,松樹和梧桐長久地環繞着碧綠的窗戶,透出陣陣寒意。 寺廟在落日餘暉中顯得孤寂,讓人不禁感嘆時光飛逝,這曠劫的苦海中,又有誰能再掀起波瀾呢? 幸得遠方的高僧容許我們這些客人醉酒,不讓啼鳥埋怨春天的消逝。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天台樓閣的景象以及對時光流逝、世事變遷的感慨,表達了詩人複雜的情感。詩的首聯描繪了天台樓閣的雄偉和兒童們的歡樂,與後面的情感形成對比。頷聯中「歲月不知青鬢改」表達了時光匆匆,人們在不知不覺中老去的無奈;「鬆梧長繞碧窗寒」則營造出一種清冷的氛圍。頸聯通過「塵龕落日悲彈指」表達了對寺廟的感慨和對時光短暫的悲傷,「劫海何人更助瀾」則透露出對世事的迷茫和對未來的不確定。尾聯則以一種欣慰的情緒結尾,幸得高僧的款待,暫時忘卻了春天的消逝和世事的煩惱。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語言優美,將自然景色與人生感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顧清的其他作品
- 《 試後待榜題桂花期顧時亨次舜和韻 》 —— [ 明 ] 顧清
- 《 頤浩辯公寄蓴菜瓜菹有別久不見渴心生塵之語因以爲韻作絕句八首寄謝 》 —— [ 明 ] 顧清
- 《 陳清泉輓詩 》 —— [ 明 ] 顧清
- 《 四燕詩爲吳立齋司空賦鹿鳴燕 》 —— [ 明 ] 顧清
- 《 近爲兒侄輩屈澄夫先生於小園東曙有詩次韻二首 》 —— [ 明 ] 顧清
- 《 寓感四首其一 》 —— [ 明 ] 顧清
- 《 生辰飲酒用吳與賢韻時有所感走筆亂書不計其無倫次也 》 —— [ 明 ] 顧清
- 《 送朱原誠之桂林 》 —— [ 明 ] 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