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炙手(zhì shǒu):手一挨近就感覺熱,比喻權勢很大,氣焰很盛。
- 當途:指掌握政權或居要職。
- 書生:讀書人。
- 有無間:指處於似有似無的狀態。
- 綈袍(tí páo):厚繒製成之袍。後多用以比喻故舊之恩。
翻譯
那些權勢很大的人,其勢力切莫去攀附,讀書人應當保持一種似有似無的超脫狀態。在風雲變幻的時刻,想起那故人的恩情,只擔心自己會感到羞愧。
賞析
這首詩通過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處世態度的思考。詩的前兩句,詩人指出不應攀附權勢旺盛之人,而讀書人應保持一種超脫的態度,這體現了詩人對正直和獨立人格的追求。後兩句則強調了在關鍵時刻,要記得故人之恩,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的道德要求,擔心自己會有愧於人。整首詩語言簡練,寓意深刻,反映了詩人的人生觀念和價值取向。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顧清的其他作品
- 《 冬夜四清次孚若韻煮茶 》 —— [ 明 ] 顧清
- 《 出郭 》 —— [ 明 ] 顧清
- 《 喬時章除瑞安侯訓導侯實慈壽宮弟時章內翰師召子也 》 —— [ 明 ] 顧清
- 《 送東平守張元之赴黎平 》 —— [ 明 ] 顧清
- 《 甲申三月望日識奠三江舟中有作 》 —— [ 明 ] 顧清
- 《 錢御醫仁仲父母壽詩 》 —— [ 明 ] 顧清
- 《 廿一日夜坐憶亡兒 》 —— [ 明 ] 顧清
- 《 涯翁與二汪飲襄陵酒聞清來留一尊見待已而盡之賦一醉二首清至首以見示敬和 》 —— [ 明 ] 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