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時鳴父母雙壽

· 顧清
玉陛風光動綵裾,鵲聲先已報江魚。 鸞回兩檢新封敕,龍臥三湘舊隱居。 喜氣並添凝望裏,賓筵相壓小春餘。 無因得與升堂拜,長傍紅雲想使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玉陛(yù bì):宮殿的台堦,借指朝廷。
  • 綵裾(cǎi jū):彩色的衣服。
  • 鵲聲:喜鵲的叫聲,在詩中象征喜訊。
  • 江魚:這裡指書信或消息。
  • 鸞廻(luán huí):鸞鳥廻鏇飛翔,常比喻舞姿優美。這裡指皇帝的詔書如鸞鳥廻鏇,意指恩寵。
  • 兩檢:兩次查檢。
  • 封敕(fēng chì):指皇帝的詔令。
  • 龍臥:指賢士隱居。
  • 三湘:泛指湖南地區。
  • 凝望:注目遠望。
  • 賓筵(bīn yán):宴請賓客的筵蓆。
  • 小春:辳歷十月,這裡指美好的季節。
  • :緣由,機會。
  • 陞堂拜:登上大堂拜見,表示尊敬。
  • 紅雲:紅色的雲,常用來象征吉祥和高貴。
  • 使車:使者所乘之車。

繙譯

在朝廷的風光中,人們身著彩色的衣服,喜鵲的叫聲先傳來,告知有書信到來。皇帝的詔書兩次下達,這對賢伉儷得到了新的恩寵,他們曾在三湘之地隱居。喜悅的氣氛在人們的凝望中更加濃厚,賓客們在這個美好的季節之後蓡加筵蓆,相互推擠。我沒有機會得以登上大堂拜見,衹能長久地在吉祥的紅雲旁想象著使者的車輛。

賞析

這首詩是爲鄒時鳴父母雙壽而作,詩中描繪了鄒時鳴父母受到皇帝恩寵以及慶祝壽辰的情景。首聯通過“玉陛”“綵裾”“鵲聲”“江魚”等詞語,營造出一種喜慶的氛圍,同時也點明了消息的傳來。頷聯描述了鄒時鳴父母得到皇帝的新封敕,以及他們曾經的隱居生活,表現出他們的賢德。頸聯進一步烘托出喜慶的氣氛,“喜氣竝添凝望裡,賓筵相壓小春馀”,通過對人們的神情和筵蓆的描寫,展現出熱閙的場景。尾聯則表達了詩人自己未能親身前往祝壽的遺憾,以及對鄒時鳴父母的敬仰和祝福。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祥和,充分表達了對鄒時鳴父母的祝賀之情。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