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賦
夜宿端公房,念與永公別。
青燈淡疏櫺,起坐見微月。
野鶴飛無定,籠鷹動遭掣。
翩然思南翔,神爽渺飛越。
精藍古城隈,臺殿高嵽嵲。
幽房回曲徑,只尺人境絕。
公持桑下意,我憶雲門襪。
他年續清遊,還放西潭枻。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端公:對僧人或道士的尊稱。
- 永公:可能是一位友人。
- 疏櫺(líng):稀疏的窗格。
- 精藍:佛寺;僧舍。
- 嵽嵲(dié niè):高聳。
- 桑下意:出自《後漢書·襄楷傳》「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意爲僧人不在同一棵桑樹下連宿三次,以免產生留戀之情,這裏指對佛教的領悟或追求。
- 雲門襪:用雲門宗的典故,雲門宗是佛教禪宗的一個流派,這裏可能表示對禪宗的嚮往或某種與佛教相關的情感。
翻譯
夜晚住在端公房裏,心中念着與永公的分別。 青燈透過淡淡的疏窗格,起身坐下能看見天邊微月。 野鶴飛翔沒有固定的方向,籠中的鷹一動就會受到牽制。 我心翩然想要向南飛翔,精神爽快彷彿遠遠飛越。 佛寺在古城的角落,臺殿高大聳立。 幽深的房屋連着曲折的小徑,這裏與人世隔絕近在咫尺。 您秉持着對佛教的領悟,我回憶起對禪宗的嚮往。 日後繼續這清雅的遊歷,還要到西潭划船遊玩。
賞析
這首詩以夜宿端公房爲背景,抒發了詩人的多種情感。詩中通過描繪青燈、微月、野鶴、籠鷹等景象,營造出一種幽靜而又有些許孤獨的氛圍。野鶴的自由飛翔與籠鷹的受縛形成對比,可能暗示着詩人對自由的嚮往和對某種束縛的感受。同時,詩中提到的佛寺、臺殿、幽房、曲徑等,展現了一個與塵世隔絕的清淨世界,表達了詩人對佛教的某種思考或追求。最後,詩人表達了對日後繼續清雅游歷的期待,體現了他對美好時光的嚮往。整首詩意境清幽,情感真摯,語言簡練而富有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