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樑梧岡

九十猶如四十時,琴聲太古養冰姿。 龍鱗欲化鬆非老,漁海乾殘影未移。 可有金丹師葛令,應無閒夢學希夷。 平生機事渾無取,只是低低一局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梧岡(wú gāng):梁梧岡,人名。
  • 太古:遠古,上古。
  • 冰姿:淡雅的姿態。
  • 龍鱗:此處喻指歲月的痕跡。
  • 漁海:捕魚的生涯或在海邊的生活。
  • 乾殘(gān cán):乾枯凋零。
  • 葛令:葛洪,號抱朴子,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
  • 希夷:指陳摶,五代宋初的道士,號希夷先生,常以睡功聞名。

翻譯

九十歲的時候還如同四十歲一般,琴音仿若來自上古,滋養着淡雅的姿態。歲月的痕跡漸顯但內心如鬆般並不衰老,在海邊捕魚的生活結束了,可身影未曾改變。是否有像葛洪那樣的金丹之法可師法呢,應該沒有閒暇去如陳摶一般夢中學道吧。這一生的機巧之事全然沒有獲取,只是安安靜靜地下了一局棋。

賞析

這首詩是贈給梁梧岡的。詩中通過對梁梧岡的描寫,表達了一種對時光流轉、人生變化的感慨,以及對平淡、寧靜生活的追求。首聯寫梁梧岡雖年已九十,但精神狀態仍如四十歲,琴音太古,養其冰姿,表現出他的高雅和獨特。頷聯中「龍鱗欲化」暗示歲月的流逝,「鬆非老」則體現出其內心的堅韌,「漁海乾殘影未移」說明儘管生活有所變化,但他的本質未變。頸聯提到葛令和希夷,探討了對求仙問道的看法,反映出作者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尾聯「平生機事渾無取,只是低低一局棋」,傳達出一種對世俗機巧之事的超脫,以及對簡單、寧靜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梁梧岡的刻畫,展現了一種超脫世俗的人生態度。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