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吳採臣糧憲春日偕兩令君令甥及諸公過遊予他出乘予新制舟至大通寺
跳躍雙丸射海濤,鴟夷真否有三高。
人間苦樂迷黃鵠,水國旌旗插白艚。
避世逢萌過雁塞,思秋張翰泛漁舠。
空來野老無供給,鉢水孤擎只冷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鴟夷(chī yí):盛酒的皮囊。後借指春秋吳伍員(子胥)。這裏指代瀟灑自在的隱士生活。
- 黃鵠(hú):鳥名,比喻高才賢士。
- 白艚(cáo):一種輕便的小船。
翻譯
兩顆彈丸跳躍着射向海濤,是否真的能像范蠡那樣過着逍遙的隱士生活呢? 人間的苦樂讓賢士們感到迷茫,水國的旌旗插在輕便的小船上。 爲避世的逢萌經過雁塞,思念秋景的張翰泛着漁舟。 我空空地迎來各位,自己這個山野老人沒有什麼好的供給,只有用鉢盛着冷水來招待大家了。
賞析
這首詩以寫景抒情爲主,反映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世事的感慨。詩的開頭用「跳躍雙丸射海濤」的生動畫面,展現出大海的波濤洶涌,同時也暗示了時光的飛逝。接着,詩人通過「鴟夷真否有三高」表達了對隱士生活的嚮往和對現實的疑惑。隨後,詩中提到「人間苦樂迷黃鵠,水國旌旗插白艚」,描繪了人間的悲歡離合和水國的景象,暗示了人們在塵世中的迷茫和無奈。「避世逢萌過雁塞,思秋張翰泛漁舠」則用逢萌和張翰的典故,進一步表達了對避世和自由的渴望。最後,「空來野老無供給,鉢水孤擎只冷淘」,詩人以自嘲的方式,寫出了自己的貧困和對客人的歉意,同時也透露出一種淡薄和超脫的心境。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簡潔,用典恰當,富有哲理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