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西堂石鑑覞弟領衆住棲賢

五葉天風吹欲落,銀河之瀉咽噴薄。 鯨鯢走陸化作魚,江西駒兒產頭角。 鞭風不踏紫陌塵,要使吼聲喧五嶽。 嗟吁大道時賢卑,至人不作使世疑。 浴霧已看文彩就,當頭一喝成鵬飛。 如今分座龍象擁,高橫玉麈深天機。 海波月起雁聲來,坐念送君心遲遲。 棲賢我昔誅茅者,隨師拾慄寒溪湄。 紫藤錦石不入眼,區區心跡今雲疲。 吾師買馬先買骨,秕糠如絮已粘泥。 衢頭鍾動市人叢,曇花豈得生其中。 不須呵我心先折,況復飄飄凌高風。 玉淵之水神龍藏,高崖灼爍驪珠光。 霞明雪淨塵垢掃,追還九代軒琅琅。 入山卻比謝安出,一絲九鼎懸穹蒼。 吾生雅負素餐恥,譬如春夢不能起。 今日私心十倍歡,所能言者其粗耳。 尋常離別自有情,流光聖箭蜚英聲。 悲歡在手不能用,眼看落葉堆高坪。 此山困厄數百載,杉鬆檜柏猶未改。 九曲澄渟天上來,五老芙蓉日飛蓋。 石樑跨躡斷世心,幽人一入神踽踽。 所期萬礎繞千人,一丘一壑吾無取。 君但嚴持寶鏡行,呶呶之物安足語。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鯨鯢(jīng ní):比喻兇惡的敵人。
  • 紫陌(zǐ mò):指京城郊外的道路。
  • 至人:指思想或道德修養最高超的人。
  • 麈(zhǔ):古書上指鹿一類的動物,其尾可做拂塵。
  • 洙(zhū):水名,在中國山東省。
  • 渟(tíng):水積聚而不流動。
  • 踽踽(jǔ jǔ):形容孤獨無依的樣子。

翻譯

五天的大風似乎要把天空吹落,銀河之水洶涌傾瀉,發出轟鳴聲。江西的年輕人展現出非凡的才能。他們以勇猛的氣勢前行,不沾染世俗的塵埃,要讓自己的吼聲傳遍五嶽。可嘆如今的時代,賢能之人被輕視,超凡脫俗的人沒有出現,使得世人產生疑惑。(這些年輕人)經過磨礪,文采已然展現,當頭一喝便能如大鵬展翅高飛。如今他們分座講法,龍象圍繞,高舉玉麈,深藏玄機。海波涌起,雁聲傳來,我坐在這兒,心中掛念着送你離去,心情遲遲不能平靜。我曾經在棲賢山和師父一起砍柴拾慄,在寒冷的溪邊生活。紫藤錦石都不放在眼裏,可如今我的心跡卻顯得疲憊。我的師父買馬看重的是馬的骨架,那些沒用的東西就像秕糠和粘泥。街頭的鐘聲在人羣中響起,曇花怎麼能在這樣的環境中生長呢。不用呵斥我,我的心就已經摺服了,更何況還要面對這高遠的風範。玉淵的水中藏着神龍,高崖閃耀着驪龍的珠光。霞光明亮,白雪純淨,塵世的污垢被清掃,追尋恢復到上古的輝煌。進山就好比謝安出山,關係到國家的安危。我向來爲自己無功受祿而感到羞恥,就像春夢一場難以實現。今日心中的歡喜增加了十倍,所能說出來的也只是些粗略的話語。平常的離別都自有情感,時光如箭,美好的名聲流傳。悲歡之情在心中卻無法表達,只能眼看着落葉堆積在高坪上。這座山困頓艱難了數百年,杉鬆檜柏依然沒有改變。九曲的水流從天上澄澈地流下來,五老峯上的芙蓉如日中天。石樑跨越,斷絕了世俗之心,隱士一進入山中,便感到孤獨而神傷。期望能有衆多的基礎和人才,我不追求一丘一壑的私利。你只要堅定地持着寶鏡前行,那些瑣碎的言語又有什麼值得說的呢。

賞析

這首詩意境宏大,情感豐富。詩中用了許多形象生動的比喻和象徵,如「五葉天風吹欲落,銀河之瀉咽噴薄」,描繪出了一種雄偉壯觀的景象,也爲後文寫人的才華和氣概做了鋪墊。「鯨鯢走陸化作魚,江西駒兒產頭角」以鯨鯢和駒兒比喻有才華的年輕人,表現出他們的傑出。詩中既有對時代現狀的感慨,也有對年輕人的期望和鼓勵,同時還表達了作者自己的內心感受和思考。整首詩語言優美,富有節奏感,通過對自然景象、人物形象和內心情感的描寫,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思想內涵。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