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酉夏五月本師天老人二詩送澹西堂下海幢兼寄示無次韻恭和
石尤風只逆歸船,日日殘春送曉天。
近角自吹寒月外,閒心空照夜燈前。
且欣好友同三夏,不覺離師又八年。
老去踉蹌無善計,當時錯許杖頭邊。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石尤風:傳說中打頭逆風。尤,同「郵」(yóu)。
- 逆歸船:逆風行駛的船。
- 殘春:暮春,晚春。
- 三夏:夏季的三個月,或指夏季的第三個月,此處指夏天。
- 蹌踉:(liàng qiàng),形容走路不穩的樣子。
翻譯
逆風阻礙着歸船前行,每天都是暮春時節,在黎明破曉時送別。在靠近邊角的地方,自吹着寒月之外的風,悠閒的心空在夜燈前映照。很高興能與好友共度這個夏天,不知不覺離開師父又過了八年。年老了步履蹣跚沒有好辦法,當時錯誤地答應了在杖頭邊上(可能指某種承諾或行爲)。
賞析
這首詩以景襯情,通過描繪逆風歸船、殘春曉天、寒月夜燈等景象,營造出一種略帶憂傷的氛圍。詩中表達了詩人對師父的思念以及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既有對過去的回憶,又有對當下境況的無奈。「且欣好友同三夏,不覺離師又八年」,體現出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師恩的難忘。最後兩句「老去踉蹌無善計,當時錯許杖頭邊」,則透露出詩人對自己年老力衰、處境艱難的無奈和懊悔。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意境深遠。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
釋今無的其他作品
- 《 塞下逢江東陳十一柱江 》 —— [ 明 ] 釋今無
- 《 壬寅春三月石鑑覞弟奉師命入閶門為先師翁乞塔銘於錢牧齋先生賦此為贈 》 —— [ 明 ] 釋今無
- 《 壽樊犬願 》 —— [ 明 ] 釋今無
- 《 和吳採臣大參韻送金共玉赴廣西臬署 》 —— [ 明 ] 釋今無
- 《 壽來機師太六十初度 》 —— [ 明 ] 釋今無
- 《 與張總戎登虎頭門望海 》 —— [ 明 ] 釋今無
- 《 黃端四大士祝詞 其六 》 —— [ 明 ] 釋今無
- 《 寄張稚公 》 —— [ 明 ] 釋今無
相关推荐
- 《 至元丁丑夏五,宣城汪叔敬、吳人干壽道、丹丘柯敬仲、國人泰兼善同僕遊天平,次往靈巖,有作奉和二首 其二 靈巖涵空閣 》 —— [ 元 ] 鄭元祐
- 《 和堅伯梅六題一孤芳二山間三雪中四水邊五月下六雨後每題二絕禁犯本題及風花雪月天粉玉香山水字十二絕 其十 》 —— [ 宋 ] 胡寅
- 《 蕪湖風阻尋訪舊識無有存者是夏張工部奉命槯木亦巳還朝撫時感事不覺悵然偶書二絕與羅少府 》 —— [ 明 ] 符錫
- 《 荊南詞 》 —— [ 清 ] 陳維崧
- 《 生米磯之至德觀余舊遊也嘗有題釣磯胡柏七言二絕句庚子夏五月八日再來道士復向余乞賦仙洲平遠濯風湧月四題因 》 —— [ 宋 ] 趙蕃
- 《 白雲遙祝爲韜仲賦 》 —— [ 明 ] 徐渭
- 《 夏日同江進之丘長孺黃平倩方子公家伯修小修集葡萄方丈以五月江深草閣寒爲韻餘得五字 》 —— [ 明 ] 袁宏道
- 《 酬任疇協律夏中苦雨見寄 》 —— [ 唐 ] 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