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沈郎腰:指南朝梁沈約之腰,後多以「沈腰」作爲腰圍瘦減的代稱。「沈」讀作「shěn」 。
- 彭籛(jiān):彭祖和籛鏗的並稱。傳說中人物,其事多散見於諸子及《史記》諸書。籛,古書上說的一種竹。
- 北岱:指泰山,又名岱宗。
- 西樵:山名,位於廣東南海縣西南。
- 靈桃:傳說中的仙桃,三千年一結實。
- 玉筍:喻指美人的手指,這裏用來形容竹筍的鮮嫩。
翻譯
潘禹濤已經七十一歲了,他如那有着細瘦腰圍的沈郎,而你又似彭祖籛鏗,這兩件事真是令人稱奇。枕上聽到的松濤聲讓人疑似身處泰山之北,堂前的山色彷彿融入了西樵山的美景之中。溪水邊的雲彩映照得靈桃成熟,悠閒地拄着竹杖圍繞着鮮嫩的竹筍。近來在江對岸種下的蓮花漸漸長大,真想划着小艇去邀請你一同觀賞。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釋今無爲潘禹濤七十一歲而作。詩中運用了多個典故和意象,來描繪潘禹濤的形象和他周圍的環境。首聯將潘禹濤與沈約和彭祖籛鏗相比,表現出他的獨特之處。頷聯通過枕上鬆聲和堂前山色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美好的氛圍,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頸聯中靈桃成熟和竹杖閒圍的場景,展現出一種閒適的生活狀態。尾聯提到隔江蓮漸大,欲撐小艇相招,表現出詩人對與潘禹濤相聚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潘禹濤的讚美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