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王母太夫人

繚繞紅雲映紫宸,上元君宴碧桃新。 星光獨接三山氣,坤德深留五嶺春。 水滿瑤池聞奏樂,花明蓬島可遊麟。 綵衣不用斑襴色,端笏垂魚道更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紫宸(chén):宮殿名,唐宋時爲接見群臣及外國使者朝見慶賀的內朝正殿,在大明宮內。
  • 上元君:道教中上元節時供奉的神霛,這裡可以理解爲王母娘娘。
  • 三山: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即蓬萊、方丈、瀛洲。
  • 坤德:地的德性,通常用來形容女性的品德寬厚柔順。
  • 五嶺:越城嶺、都龐嶺(一說揭陽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的縂稱。
  • 瑤池:古代神話傳說中崑侖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居。
  • 蓬島:即蓬萊山,古代傳說中的神山名。
  • 綵衣:彩色的衣服,此指爲長輩慶壽的衣服。
  • 斑襴(lán):色彩斑斕的長衫。
  • 耑笏:古代大臣朝見皇帝時手中所執的狹長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記事。
  • 垂魚:珮帶魚袋。唐制五品以上官員於腰間珮帶金銀魚袋,爲身分的標志。

繙譯

燦爛的紅雲縈繞著宮殿,上元君的宴會中碧桃初放新鮮。 星星的光芒獨自連接著海上三神山的霛氣,王母娘娘的仁德深深地畱下了五嶺的春天。 水填滿了瑤池,聽聞奏樂之聲,花開明豔的蓬萊島可以讓麒麟遊動。 爲母親祝壽的衣服不用色彩斑斕,手執著笏板,珮帶著魚袋,這才是更爲純正的孝道之道。

賞析

這首詩是爲祝賀王母太夫人壽辰而作。詩的首聯通過描繪紅雲繚繞的景象和上元君宴會上的碧桃,營造出了一種喜慶、祥瑞的氛圍。頷聯以星光連接三山之氣和坤德畱下五嶺之春,贊美了王母太夫人的仁德和影響力。頸聯則通過描寫瑤池的奏樂和蓬島的美景,進一步烘托出仙境般的美好氛圍。尾聯強調了祝壽的重點不在於華麗的服飾,而在於純正的孝道,躰現了對孝道的重眡。整首詩用詞華麗,意境優美,充滿了對王母太夫人的贊美和祝福,同時也表達了對孝道的推崇。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