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山閘遣悶
泊舟安山下,愛此嘉樹陰。
登厓望河曲,連檣矗如林。
有隸前致詞,茲惟民蠹蟫。
徵丁動千計,索僱贏百金。
郡小歲仍儉,誅求力難任。
稱貸倚富室,羊羔日浸淫。
情知剜心苦,且免肌骨侵。
日午水滿閘,棹夫兀如喑。
淹留已自困,復此傷予心。
青天如有知,披雲露遙岑。
排空各獻秀,爲我清煩襟。
塵區自擾擾,物外長愔愔。
安得向此中,逍遙委朝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厓(yá):同「崖」。
- 蠹蟫(dù yín):這裏指像蛀蟲一樣侵蝕百姓的人。
- 徵丁:徵集壯丁。
- 浸淫:逐漸蔓延、擴展。
- 岑(cén):小而高的山。
- 愔愔(yīn yīn):形容安靜和悅的樣子。
翻譯
將船停泊在安山之下,喜愛這裏美好的樹陰。登上山崖遠望河灣,衆多的船桅杆高聳如林。有差役前來致辭,說這裏有如同百姓蛀蟲般的人。徵集壯丁動輒上千人,索求僱工費用高達百金。郡城小且每年依然貧困,搜刮民財的壓力讓人難以承受。百姓不得不向富戶借貸,如同羊羔般日益深陷困境。心裏明白這如同挖心般痛苦,但暫且能避免身體受到侵害。中午時分水滿了閘門,船伕們疲憊得如同啞巴一般。長久停留在這裏已讓自己陷入困境,這種情況再次讓我內心傷痛。如果青天有知,希望它撥開雲霧露出遠處的山峯。那一座座山峯各自展現着秀麗,爲我清除內心的煩悶。塵世之中自是紛紛擾擾,而外物之外則是寧靜和悅。怎能向着這寧靜之處,逍遙自在地捨棄官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安山閘的所見所感。詩的前半部分通過描寫安山閘的景象以及百姓遭受的苦難,如徵丁索僱、郡小歲儉、百姓借貸等,表達了作者對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後半部分則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如青天、遙岑等,以及對內心煩悶的抒發,表現了作者對寧靜、自由生活的嚮往,同時也反映了他對塵世紛擾的厭倦。整首詩語言樸實,情感真摯,意境深沉,將社會現實與個人情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