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山待閘憩大柳下見蜣螂轉丸及窟穴薶藏之狀甚悉村童語其故詞甚鄙而近於人事戲以韻語記之

· 顧清
蜣螂摶土丸,其智竟莫測。 中包實糞穢,外裹疑橡慄。 後推前復挽,圜轉何捷疾。 端如趁嚴程,又似炫巧術。 趨窪真一瀉,過隘亦屢兀。 中途遇強暴,奮鬥幾撐突。 歸來不少暇,坎土啓藏室。 既以首爲畚,復以股爲橛。 爬沙兼負戴,下上幾顛越。 室成擁丸下,劣隘四無隙。 周旋巧斡運,每動輒有入。 須臾丸盡隱,謂爾功已畢。 潛身復旁搜,坯壤時臲卼。 村童惡劇戲,寸筳時一搰。 室開丸反流,驚救走連蹶。 雙趨共撫抱,有類拱珠礫。 前功已盡棄,餘念猶未歇。 想其推輓去,行復事鑽穴。 物生均有智,小大理難一。 蠶絲利萬世,蝥網爲口實。 蜂房及蟻冢,致用等軒闥。 爾丸獨何爲,久念理未徹。 村童前致詞,此實神所訹。 轉丸輸鬼藏,功滿蛻凡骨。 飛騰作風蟬,清響噦雲月。 營營苟爲此,蜣計誠已劣。 丸也神所須,得無穢明烈。 物性爾豈知,神奸我能別。 紛紛詎爲信,瑣瑣焉足說。 聊戲答村童,鼓響官舟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蜣螂(qiāng láng):昆蟲,俗稱屎殼郎。 (tuán):把東西揉弄成球形。 (mái):同「埋」。 嚴程:期限緊迫的路程。 (wù):高聳突出的樣子。 (běn):用竹、木或薄鐵皮等做的撮東西的器具。 (jué):小木樁。 臲卼(niè wù):不安定的樣子。 (hú):挖掘。 (xù):誘惑,引誘。 (yuě):鳥鳴聲。

翻譯

屎殼郎把土揉成球,它的智慧真是難以測度。 球裏面包裹着實打實的糞穢,外面看起來卻像橡慄。 後面推着,前面拉着,循環轉動多麼迅速。 這模樣好像在趕緊急的路程,又像是在炫耀巧妙的技術。 走向低窪處真的是一瀉而下,經過狹窄地方也屢次高高突起。 中途遇到強橫的力量,奮力掙扎幾乎要突出來。 回來後沒有多少空閒,在土坑中開啓收藏的室穴。 既用頭部當作畚箕,又用腿部當作木樁。 在泥沙中爬行又揹負拖拽,上下幾番顛簸。 室穴建成後把土球擁入,狹窄簡陋四處沒有空隙。 巧妙地周旋運作,每次行動往往都能進入。 不一會兒土球完全隱藏,說你的功夫已經完成。 隱藏起身子又在旁邊搜尋,泥土鬆軟時就不安定。 村裏的孩童頑皮嬉戲,用小竹棍不時地挖掘。 室穴打開土球滾出來,驚慌地跑去搶救連連跌倒。 兩隻蜣螂一起撫抱,有點像拱手捧着珍珠砂礫。 前面的功夫都已經白費,剩餘的念頭還是沒有停歇。 想到它們推拉着離去,又去做鑽洞穴的事情。 生物生來都有智慧,大小的道理很難統一。 蠶絲對萬世都有利,蜘蛛的網成爲口中食物。 蜂巢和蟻冢,效用等同高大的房屋。 你的土球到底是爲了什麼,長久思考還是沒弄明白。 村裏的孩童前來致辭,這實際上是神的誘惑。 轉動土球送給鬼收藏,功勞圓滿後蛻去凡俗的骨頭。 飛騰起來變成風蟬,清脆的叫聲應和着雲月。 忙忙碌碌如果是爲了這個,屎殼郎的計謀實在是低劣。 土球是神所需要的,莫非不會污穢神明的剛烈? 事物的本性你哪裏知道,神明和姦惡我能夠辨別。 紛紛亂亂怎可相信,瑣碎之事哪裏值得說。 姑且開玩笑回答村童,鼓聲響起官船出發了。

賞析

這首詩以細緻的描寫和生動的敘述,展現了蜣螂轉丸及窟穴薶藏的過程。詩人通過對蜣螂行爲的觀察,引發了對生物智慧和物性的思考。詩中既描繪了蜣螂的行爲動作,如「後推前復挽,圜轉何捷疾」「既以首爲畚,復以股爲橛」等,生動形象地展現了蜣螂的忙碌與努力;又通過與蠶絲、蝥網、蜂房、蟻冢等的對比,探討了生物的不同用途和價值。同時,詩中還融入了村童的話語和詩人的迴應,增加了詩歌的趣味性和層次感。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獨特,既有對自然生物的觀察,又有對人生哲理的思索,體現了詩人對世間萬物的關注和思考。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