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二日有旨再賦律詩四首

· 顧清
好景新春屬上元,蓬山排日會羣仙。 叢金間玉燈千樹,翔鳳回鸞月一天。 直以昇平留燕賞,肯將光景付流連。 綵雲遙望笙歌合,知奏邠風第幾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蓬山:即蓬萊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這裏借指皇宮。(:péng)
  • 排日:每天,逐日。
  • 叢金間玉:形容燈光璀璨,金色和玉色相間。
  • 翔鳳回鸞:形容舞姿優美,這裏指宮廷中的舞蹈表演。(:luán)
  • 昇平:太平。
  • 燕賞:宴飲觀賞。
  • 綵雲:絢麗的雲彩,這裏指宮廷中的歌舞音樂。
  • 邠風:指《詩經·豳風》,多寫農事和農村生活,這裏借指歌頌太平盛世的詩歌。(:bīn)

翻譯

新春的美好景緻正遇上上元節,皇宮裏每天都在召集羣仙般的人物。千樹明燈如金玉相間,舞女們如翔鳳回鸞,在明月照耀下翩翩起舞。這正是要將太平之世留作宴飲觀賞,怎肯讓這美好時光輕易流逝。遙望那絢麗彩雲處,笙歌齊合,不知正在演奏歌頌太平盛世的《邠風》第幾篇。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上元節時皇宮中的熱鬧景象,以及對太平盛世的讚美。詩中通過「蓬山」「羣仙」「叢金間玉」「翔鳳回鸞」等詞語,展現了宮廷的豪華和節日的喜慶。「直以昇平留燕賞,肯將光景付流連」表達了對太平盛世的珍視和享受美好時光的意願。最後一句「綵雲遙望笙歌合,知奏邠風第幾篇」,以想象中的歌頌太平的音樂結尾,進一步強調了盛世的祥和。整首詩意境優美,用詞華麗,充分體現了當時的宮廷文化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