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蓴(chún):多年生水草,浮在水面,葉子橢圓形,開暗紅色花。嫩葉可以做湯菜。
- 菹(zū):酸菜,醃菜。
- 渴心生塵:形容盼望、思念之情殷切,內心如蒙塵般焦躁。
翻譯
那溪水邊的蓴菜連着紫色的絲,我思念你已經很長時間了。這份思念不在秋風之前,也不在秋風之後,始終存在着。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深思念。詩中通過「溪蓴牽紫絲」這一形象的描寫,引出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念子良已久」直接表達了思念的長久和深沉。而「不在秋風前,不在秋風後」則強調了這種思念不受時間的限制,是一種持續的、永恆的情感。整首詩意境清新,情感真摯,用簡單的詞句傳達出了深厚的情誼。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顧清的其他作品
- 《 憶家園廿六首石榴 》 —— [ 明 ] 顧清
- 《 丁亥元日拜闕罷與客言有感客去燭至疊前蠅字韻 》 —— [ 明 ] 顧清
- 《 題畫贈寓館羅翁及單希賢 》 —— [ 明 ] 顧清
- 《 往在京師趙君希德有南遊之約四月廿五風雨中忽相見於東樓留兩月別去將由金陵視其侄錦衣君而歸賦此爲贈 》 —— [ 明 ] 顧清
- 《 為任芸軒題畫兼以識别 》 —— [ 明 ] 顧清
- 《 車駕親征江右命濯庵行北邊再用前韻寄贈 》 —— [ 明 ] 顧清
- 《 周文煥致槐栽十二本列植道南美而且巨不日成陰矣詩以謝之庚午正月望日 》 —— [ 明 ] 顧清
- 《 和孚若詠雪三首 》 —— [ 明 ] 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