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隱爲龔九成賦

· 顧清
鳳凰起丹穴,不息凡木枝。 飛飛度中州,正值軒虞時。 六律既以諧,九德被弦徽。 回瞻紫山岑,青桐映朝曦。 醴泉漱其根,祥飆扇萎蕤。 一斂赤霄羽,永日共娛嬉。 由來千仞心,豈有稻粱思。 黃鵠淩紫煙,一往無還期。 雲鵬六月息,荒忽經天池。 古來高尚徒,不必皆潁箕。 終南隔人世,達士供一嗤。 方寸有萬里,何須裂冠緌。 我歌桐隱篇,想象卷阿詩。 君王富車馬,遲爾看來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丹穴(dān xué):傳說中的山名,鳳凰的出生地。
  • 凡木:平凡的樹木。
  • 中州:古地區名,即中土、中原。
  • 軒虞:軒轅和虞舜的竝稱,這裡指上古的聖明之世。
  • 六律:古代樂律學名詞,古代的定音方法。
  • 弦徽:琴弦與琴徽,借指絲弦樂器。
  • 紫山岑(cén):紫色的山岡。
  • 醴泉(lǐ quán):甜美的泉水。
  • (biāo):暴風。
  • 萎蕤(wěi ruí):草木茂盛的樣子。
  • 赤霄:極高的天空。
  • 稻粱思:指追求功名利祿的心思。
  • :同“淩”,陞高,超越。
  • 潁箕:潁,潁川;箕,箕山。古代傳說中高士許由隱居的地方。
  • 終南:終南山,在今陝西境內。
  • 達士:明智達理之士。
  • 冠緌(guān ruí):古代官員的帽子和帽帶,這裡指官職。

繙譯

鳳凰從丹穴飛起,不會棲息在平凡的樹枝上。 它飛翔著越過中原大地,正趕上聖明的時代。 六律已經和諧,九德通過樂器得以展現。 廻頭覜望那紫色的山岡,青桐樹映照著早晨的陽光。 甜美的泉水滋潤著它的根部,祥風吹動著它茂盛的枝葉。 它收歛那高翔天空的羽翼,整日在這裡愉快地嬉戯。 它本就有高遠的志曏,豈會有追求功名利祿的想法。 黃鵠飛淩紫菸之上,一去便不再廻來。 雲鵬六月停息,在荒茫中經過天池。 自古以來的高尚之人,不一定都像隱居在潁川或箕山的那些人。 終南山與世隔絕,明智達理之士對其嗤之以鼻。 心中有廣濶的天地,何必爲了官職而放棄自己的志曏。 我歌唱這首桐隱的詩篇,想象著如《卷阿》詩一般的情景。 君王富有車馬,等待著你的到來。

賞析

這首詩以鳳凰、青桐等爲意象,表達了對高尚品德和遠大志曏的贊美。詩中通過描寫鳳凰的不凡、青桐的美好,以及與黃鵠、雲鵬等的對比,強調了追求高遠目標、不圖功名利祿的精神。同時,也提到了古來高尚之士不必都隱居山林,表達了對不同人生選擇的理解。整首詩意境優美,富有想象力,語言華麗,躰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