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亭見和山行有李杜齊能之句雖主押韻而亦非所當也因歌奉答拜寫近懷

· 顧清
梧檟不雜中林蒸,詩人以來稱杜陵。 公才本高心獨下,退與元白圖中興。 山行一篇如見我,捫蘿踏雪幾凜兢。 時從雅淡出奇麗,少年斂手不得矜。 三陽改歲萬物泰,和氣上與遊雲凝。 清河沙河柳色動,近山已有遊人登。 南飛六驥想回首,足底不見陰山冰。 甘泉荷橐事已遠,洛橋軔車材弗勝。 破除寂寞賴公等,往往郵筒侵夜燈。 朝來雪篇更雄富,無復珠貝論升朋。 五湖煙艇未許上,灞橋驢子還堪乘。 已聞羔韭畢春祀,佇見柴燎中天升。 平安夜火報不絕,似有車騎來增增。 蘭臺執簡公未老,長楊奏賦吾猶能。 掃妖滅怪止一筆,取青媲白應千層。 眼前卻有兩物惱,中山狡兔剡溪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梧檟(jiǎ):梧桐樹和楸樹。
  • 中林蒸:林中熱氣蒸騰。
  • 杜陵:指杜甫。
  • 元白:中唐詩人元稹、白居易的並稱。
  • 凜兢:畏懼戒慎貌。
  • 三陽:《周易》稱農曆十一月冬至一陽生,十二月二陽生,正月三陽開泰,合稱「三陽」。
  • 橐(tuó):口袋。
  • 軔(rèn)車:停車,止住車輪轉動。

翻譯

梧桐楸樹不與其他樹木混雜在林中生長,自詩人出現以來杜甫就備受稱讚。您才華本來就高,卻心態謙遜,退隱後與元稹、白居易一同謀求詩壇的復興。您的《山行》一篇詩好像讓我看到了自己,攀援藤蘿踏雪而行,心中有些畏懼戒慎。時常能從淡雅之中展現出奇特的美麗,讓年輕人也收斂手腳不敢自滿。 正月陽氣漸盛萬物亨通,祥和之氣向上與遊動的雲彩凝聚。清河和沙河旁的柳樹已開始抽芽,附近的山上已有遊人攀登。南飛的駿馬想必也想回首,腳下已看不到陰山的冰雪。在甘泉宮揹負口袋的事情已經遠去,在洛橋停車,覺得自己的才能無法勝任。 破除寂寞要依靠您等人,往往在深夜還能看到郵筒旁的燈光。早上到來的雪篇更加雄渾富麗,不再用珠貝來論及容量。五湖之上的煙艇還不許上去,灞橋的驢子卻還能夠乘坐。已經聽說春天的祭祀用了羊羔韭菜,期待看到祭祀的柴火燒向天空。平安夜的燈火報告不斷,似乎有車騎隊伍不斷增加。 在蘭臺任職您還未老去,我也還能像司馬相如在長楊宮那樣進獻辭賦。掃滅妖魔鬼怪只需一筆,選取青的和白的相比較應該有千層之多。眼前卻有兩件事物讓人煩惱,中山的狡猾兔子和剡溪的藤條。

賞析

這首詩以對詩歌的討論和對自然景象的描繪爲背景,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讚美以及對自己和友人的文學才能的自信。詩中用了許多意象和典故,使詩歌富有文化內涵。 首聯以梧檟和杜陵起筆,體現了對杜甫詩歌的推崇。頷聯讚揚友人的才華和謙遜,以及他們對詩壇的貢獻。頸聯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如三陽改歲、柳色動、遊人登等,表現出春天的氣息和生機勃勃的景象。同時,也提到了一些歷史典故和現實情況,如甘泉荷橐、洛橋軔車等,增加了詩歌的深度和廣度。 尾聯則表達了詩人對掃妖滅怪、創作優秀作品的決心,以及對一些煩惱事物的提及,使詩歌在積極的氛圍中又帶有一些思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豐富,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生活的感悟。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