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欹(qī):傾斜,歪斜。
- 鍾期:即鍾子期,春秋時楚人,精於音律,與俞伯牙友善。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鍾子期聽而知之。後用「鍾期」「子期」借指知音。
翻譯
流水在灣頭流淌,竹子有一半是傾斜的,夕陽在山的那邊落下,仙鶴歸來得有些遲。獨自坐在幽靜的亭子裏,心中有着無窮的意蘊,只怕這其中的意味連鍾子期也未必能知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寧靜而富有意境的畫面。詩的前兩句通過「流水灣頭」「竹半欹」「夕陽山外」「鶴歸遲」等景象,營造出一種悠然、閒適的氛圍。後兩句則着重表達詩人內心的感受,「幽亭獨坐無窮意」,體現出詩人在幽靜的環境中所產生的豐富情感和深沉思考,而「只恐鍾期亦未知」,則強調了這種情感和思考的獨特性和難以言傳性,反映出詩人對自己內心世界的珍視以及對知音難覓的感慨。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情感,富有韻味。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顧清的其他作品
- 《 歸途再次韻 》 —— [ 明 ] 顧清
- 《 數日不過東園澄夫先生有月桂詩見示且歸功於封殖之厚次韻奉答時臘月朔也 》 —— [ 明 ] 顧清
- 《 辰孫將赴秋山甥館其兄有詩依依不忍離別之意予謂孫之情殆有甚焉因書此慰之勤學以立身親賢以自輔平日之耄言多 》 —— [ 明 ] 顧清
- 《 出郊書所見 》 —— [ 明 ] 顧清
- 《 新舟成約庵期與諸公同泛詩以速之 》 —— [ 明 ] 顧清
- 《 題張性夫小景四絶句 其一 》 —— [ 明 ] 顧清
- 《 壬戌元宵應制絕句八首 》 —— [ 明 ] 顧清
- 《 臘月一日與文瑞訪定庵於北山別後奉寄 》 —— [ 明 ] 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