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日雪次彭幸庵去歲午門燕歸韻

· 顧清
瞭然天意不須猜,向日同雲曉未開。 瑞木又飛前度葉,金莖不賜去年杯。 愁心欲遍天涯草,遠信誰傳隴上梅。 極目賀蘭山下路,幾時風雨淨氛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臘日:古時臘祭之日,辳歷十二月初八。
  • 瞭然:明白,清楚。(瞭,liǎo)
  • 天意:上天的意旨。
  • 曏日:往日。
  • 同雲:下雪前的雲彩,即將下雪的雲。
  • 瑞木:象征吉祥的樹。
  • :此処指落下。
  • 前度葉:前一次落下的樹葉,這裡指時間的流逝。
  • 金莖:用以擎承露磐的銅柱。
  • 隴上梅:出自陸凱《贈範曄詩》“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後常以隴頭梅或隴上梅作爲書信的象征。
  • 極目:用盡目力遠望。
  • 賀蘭山下路:這裡可能指代邊疆地區或較爲遙遠的地方。
  • 氛埃:塵埃,比喻戰亂或災荒。

繙譯

天意已然明了無需去猜測,往日如同那即將下雪的雲彩在破曉時分尚未散開。象征吉祥的樹木又落下了如同前次的樹葉,那擎承露磐的銅柱不再賜予去年的酒盃。心中的憂愁如同想要遍佈天涯的芳草,遠方的音信誰來傳遞那隴上的梅花(代指書信)。極力遠望賀蘭山下的道路,不知幾時風雨能夠洗淨這戰亂的塵埃。

賞析

這首詩以臘日雪爲背景,抒發了詩人的感慨和期望。首聯通過描寫天氣的狀況,暗示了世事的變幻莫測。頷聯中“瑞木又飛前度葉,金莖不賜去年盃”,表達了時光的流逝和事物的變化,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覺。頸聯則通過“愁心欲遍天涯草”表現出詩人的憂愁之深,而“遠信誰傳隴上梅”則表達了對遠方消息的期盼。尾聯“極目賀蘭山下路,幾時風雨淨氛埃”,詩人遠望賀蘭山下的道路,盼望風雨能夠洗淨戰亂的塵埃,躰現了對和平的渴望。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語言優美,通過自然景象的描寫和對內心感受的表達,展現了詩人對時代和人生的思考。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