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讀書

· 顧清
高秋淨炎暑,官居若蓬瀛。 落日人吏散,琴書有餘清。 燭至童子去,撫卷臨前楹。 仰窺羲皇祕,俯探周孔情。 下上千萬年,歷歷指掌明。 自從大道喪,聖哲希復生。 幸此未墜地,庶以開吾懵。 稍稍庭葉下,悽悽草蟲鳴。 初月上東垣,露草光晶熒。 清景與心會,宵眠竟無成。 微吟倚青瑣,天風起鬆聲。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高秋:秋高氣爽之時。
  • 炎暑:炎熱的暑天。
  • 蓬瀛(péng yíng):蓬萊和瀛洲,傳說中的海上仙山,此處比喻官居環境的美好。
  • 羲皇:指伏羲氏,古代傳說中的聖王,被認爲是八卦的創造者和中華文明的始祖。
  • 周孔:周公和孔子,儒家的代表人物,常用來指代儒家的學說和思想。
  • 大道:指儒家所倡導的道德和社會規範。
  • (měng):糊塗,不明事理。
  • 青瑣(suǒ):裝飾皇宮門窗的青色連環花紋,此處借指宮殿。
  • (yuán):牆。
  • 晶熒(yíng):明亮閃光的樣子。

翻譯

在秋高氣爽的時候,炎熱的暑氣消散淨盡,我在官署中居住,這裏如同蓬萊瀛洲般美好。 傍晚太陽落山,官吏們都散去了,我撫琴讀書,感到餘韻清幽。 蠟燭燃盡,童子離去,我拿着書卷來到堂前的柱子前。 擡頭探求伏羲氏的奧祕,俯身探索周公孔子的思想情懷。 上下千萬年的歷史,在我指掌之間彷彿清晰明瞭。 自從儒家的大道衰敗以來,聖賢哲人希望能再次出現。 慶幸這些道理尚未完全失傳,或許可以開啓我的懵懂心智。 庭院裏有少許樹葉飄落,秋蟲發出淒涼的鳴聲。 初升的月亮爬上東邊的牆頭,露水沾溼的草兒閃爍着光亮。 清幽的景色與我的心境相契合,整夜難以入眠。 我輕聲吟詠倚靠在宮殿的門窗上,天風吹來,松濤聲陣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秋夜讀書的情景和感受。詩的開頭通過「高秋淨炎暑,官居若蓬瀛」營造出一個涼爽宜人、環境優美的氛圍,爲讀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落日人吏散,琴書有餘清」則寫出了傍晚時分的寧靜,主人公在這種環境下撫琴讀書,享受着內心的寧靜與充實。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對古代聖賢思想的探索和敬仰,「仰窺羲皇祕,俯探周孔情。下上千萬年,歷歷指掌明」,顯示出他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歷史文化的深入思考。同時,詩人也對儒家大道的衰落表示了遺憾,但又慶幸其尚未完全失傳,希望能從中獲得啓迪,以開吾懵。

詩中還描寫了秋夜的自然景色,「稍稍庭葉下,悽悽草蟲鳴。初月上東垣,露草光晶熒」,這些景色的描寫不僅增添了詩的意境美,也烘托出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思考。

最後,「清景與心會,宵眠竟無成。微吟倚青瑣,天風起鬆聲」,詩人將自己的心境與秋夜的景色相融合,表達了他在讀書思考過程中的感受。整首詩意境清幽,語言優美,既展現了詩人對知識的追求,也表達了他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內涵的佳作。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