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苑聞鳩

· 顧清
春波溶溶宮柳低,春雲漠漠斑鳩啼。 柳陰漸深看不見,時複數聲金殿西。 青繩輦路無塵土,鳴鞘不來日亭午。 高樹低枝相應呼,似惜田農望時雨。 農人望雨心如渴,鳩啼日暮聲不歇。 乾明門前春氣深,太液池頭煙水闊。 煙水微茫連別殿,忽去還啼畫樓畔。 柳密花深不再聞,時復宮壺墜銀箭。 憶昨至尊親勸農,青旂黛耜臨春風。 一聲此日徹天耳,碧霄幾見回重瞳。 八年海宇歌太平,春田處處斑鳩聲。 綠秧刺波桑椹青,卻憶江南村落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上苑:供帝王玩賞、打獵的園林。(「苑」讀音:yuàn)
  • 溶溶:形容水流盛大的樣子,這裏形容春水流動的樣子。
  • 漠漠:密佈的樣子。
  • 青繩:青色的繩子,此處指輦路兩旁的繩索作爲界限。
  • 輦路:帝王車駕所經的路。(「輦」讀音:niǎn)
  • 鳴鞘:揮動鞭子發出的響聲。
  • 亭午:正午。
  • 宮壺:宮中計時的銅壺滴漏。(「壺」讀音:hú)
  • 銀箭:銀製的漏箭,古代計時器上的部件。
  • 至尊:皇帝的代稱。
  • :同「旗」。(「旂」讀音:qí)
  • 黛耜:青黑色的耒耜,古代的一種農具。(「耜」讀音:sì)

翻譯

春天的池水緩緩流動,宮牆邊的柳樹低垂,春天的雲彩密佈,斑鳩在啼叫。 柳陰漸漸濃密以至於看不見了,時不時有幾聲斑鳩的啼叫聲從金殿西邊傳來。 輦路上用青繩作爲界限,沒有塵土,揮動鞭子的聲音沒有傳來,時間已到正午。 高大的樹木和低矮的樹枝上的斑鳩相互呼應,似乎在憐惜農夫盼望及時雨的心情。 農夫盼望下雨的心情如同口渴之人渴望飲水,斑鳩在日暮時分啼叫不停。 乾明門前面春的氣息很濃厚,太液池的水面寬闊煙霧迷濛。 煙霧和水面茫茫一片連接着別的宮殿,斑鳩忽然飛走又在畫樓旁啼叫。 柳樹濃密花朵繁多,再也聽不到斑鳩的叫聲了,時不時聽到宮中銅壺滴漏的聲音。 回憶起昨日皇帝親自勉勵農耕,青色的旗幟和青黑色的耒耜在春風中飄揚。 那一聲在這一天響徹天際,在藍天中幾次看到皇帝回頭關注。 八年來天下歌頌太平,春天的田野處處都有斑鳩的叫聲。 綠色的稻秧在水中搖曳,桑椹青澀,卻讓人回憶起在江南村落行走的情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宮廷內外的春日景象以及與農事相關的情景。詩的前兩句通過描寫春波、宮柳、春雲、斑鳩,營造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春日氛圍。接着描述了輦路的寂靜和斑鳩的呼應,聯想到農夫對雨的盼望,進一步深化了主題。詩中還提到了乾明門、太液池等宮廷場景,展現了宮廷的宏大與寧靜。回憶皇帝親勸農的情景,表現了對皇帝重視農耕的讚揚。最後,詩人通過描繪春天田野的景象和斑鳩的叫聲,表達了對太平盛世和農事的關注,同時也流露出對江南村落的回憶和思念。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流暢,將宮廷與田園、自然與人事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和對社會的關注。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