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北界南安民以負擔爲利數起爭焉張公汝弼守南安爲正疆界而二邦之訟息故詩語及之秋郊觀稼
金天高迥霜日晶,原田靡靡黃雲平。老農攜饁坐田首,梨棗綴樹光晶熒。
兒童笑呼驅鳥雀,落日村巷多歡聲。我行按轡爲助喜,感嘆欲去還徐行。
前年江南雨連月,百穀爛死秋無成。去年山東仍苦旱,塍尾兆坼橫庚庚。
室中啼呼道傍臥,豈有束穗酬深耕。今年豐稔信可樂,卻思舊日還心驚。
茫茫禹甸極四海,安得是處皆豐盈。君不見紫瑤草,俱長物,惟有豐年婦子寧。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饁(yè):給在田間耕作的人送飯。
- 塍(chéng):田埂。
- 兆坼(chè):開裂的痕跡。
- 庚庚(gēng gēng):形容紋理橫布的樣子。
- 禹甸:本謂禹所墾闢之地,後因稱中國之地爲禹甸。
翻譯
秋天的天空高遠,秋日明亮,原野上的田地廣闊,黃雲平整。老農民帶着送飯的器具坐在田頭,梨棗掛滿樹枝,光芒晶瑩。兒童笑着呼喊着驅趕鳥雀,夕陽下的村巷裏充滿了歡聲笑語。我騎着馬緩緩前行,爲這豐收的景象而高興,心中感慨,想要離開卻又慢慢地走着。 前年江南雨下個不停,各種穀物腐爛壞死,秋天沒有收成。去年山東依舊遭受苦旱,田埂的盡頭裂開一道道橫痕。家中有人哭泣,有人躺在路旁,哪裏有一束束的穀穗來回報辛勤的耕作呢?今年豐收確實讓人快樂,可是想起過去的日子還是感到心驚。 廣闊的中國大地延伸到四海,哪裏能夠處處都豐收豐盈呢?您沒看到嗎,紫瑤草雖然都是珍貴的東西,但只有豐收之年,婦女和孩子才能安寧。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秋郊觀稼的情景,以及作者對農業豐收與百姓生活的思考。 詩的前半部分通過對秋日田野豐收景象的描寫,展現了農民的辛勤勞作和豐收的喜悅。「金天高迥霜日晶,原田靡靡黃雲平」描繪了高遠晴朗的天空和廣闊平整的田野,「老農攜饁坐田首,梨棗綴樹光晶熒。兒童笑呼驅鳥雀,落日村巷多歡聲」則細膩地刻畫了老農、兒童的形象和他們的歡樂心情。 後半部分作者回憶了前年江南的連月陰雨和去年山東的乾旱,導致糧食無收,百姓困苦的情景,與今年的豐收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對豐收的珍惜和對百姓生活的關注。「今年豐稔信可樂,卻思舊日還心驚」一句,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對民生的憂慮。 最後,作者發出感嘆,希望中國大地處處都能豐收豐盈,讓百姓過上安寧的生活。整首詩語言樸實,情感真摯,通過對豐收與災荒的對比,表達了對農業生產和百姓命運的關切,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顧清的其他作品
- 《 洞庭春宴爲徐子容太史母壽用己未送歸省韻 》 —— [ 明 ] 顧清
- 《 董虞臣辰溪八景爲賦其二 》 —— [ 明 ] 顧清
- 《 題畫送都指揮袁君歸河間 》 —— [ 明 ] 顧清
- 《 壺陰阻冰河下用前贈行韻見寄有悔心焉走筆戲荅 》 —— [ 明 ] 顧清
- 《 題張性夫小景四絶句 其三 》 —— [ 明 ] 顧清
- 《 郊行憶徵伯與德卿希大聯句 》 —— [ 明 ] 顧清
- 《 臘月一日與文瑞訪定庵於北山別後奉寄 》 —— [ 明 ] 顧清
- 《 題潯陽送客掃雪烹茶二小畫 》 —— [ 明 ] 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