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臨川道中

· 樊阜
故交屈指幾人存,雙袖龍鍾溼淚痕。 桑葉暝煙橋外路,杏花春雨寺前村。 漁舟待渡橫空渚,酒旆招酤出短垣。 日暮隴頭堪嘆息,啼鴉飛下乞餘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龍鍾:形容淚水縱橫的樣子。
  • 暝菸:傍晚的菸霧。
  • 空渚:水中的小塊陸地。
  • 酒旆:酒旗,酒店用來招攬顧客的旗子。
  • 短垣:矮牆。
  • 隴頭:田野的盡頭。
  • (fán):墳墓。

繙譯

在臨川道中,我數著故交,衹賸下寥寥幾人, 雙眼中淚水縱橫,溼透了我的衣襟。 桑葉在傍晚的菸霧中隱約可見,橋外的路途顯得朦朧, 杏花在春雨中盛開,寺前的村莊靜謐而美麗。 漁舟靜靜地等待著渡河,橫在水中的小島上, 酒旗從矮牆後伸出,招攬著過往的酒客。 日暮時分,站在田野的盡頭,我不禁歎息, 烏鴉啼叫著,從空中飛下,似乎在乞求著墳墓旁的殘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臨川道中的所見所感,通過對故交稀少、淚水縱橫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往昔友情的懷唸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桑葉暝菸橋外路,杏花春雨寺前村”一句,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傍晚時分的田園風光,充滿了詩意和美感。而“日暮隴頭堪歎息,啼鴉飛下乞餘墦”則進一步以日暮和烏鴉的意象,加深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哀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樊阜

明浙江縉雲人,字時登。成化四年舉人。官延平府學訓導。有《樊山摘稿》。 ► 7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