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鶴林玉露:書名,南宋羅大經所著,多記述歷史人物的言行事蹟。
- 王荊公:即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曾推行新法,封荊國公。
- 迂疏:指行爲或思想不合時宜,過於理想化。
- 蒼生:指百姓,人民。
- 公孫惠:人名,具體事蹟不詳,可能指一個有惠政的官員。
- 終山:指隱居山林。
- 放魚:指釋放捕獲的魚,象徵着放生、慈悲。
翻譯
當年因讀書而負有相業的王荊公,推行的新法太過理想化,不合時宜。 百姓們對公孫惠這樣的官員已失去希望,爲何還要在山林中學着放生魚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王安石晚年行爲的描述,表達了對他的政治改革和新法實施的批評。詩中「相業當年負讀書」一句,既肯定了王安石的學識,也暗示了他的政治抱負。而「一番新法太迂疏」則直接批評了新法的理想化和不切實際。後兩句通過對比公孫惠和放魚的行爲,進一步質疑了王安石的政治選擇和晚年隱居的生活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蘊深遠,反映了詩人對時政的深刻洞察和對歷史人物的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