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夜

· 劉英
燈光漸比夜來饒,人海魚龍混暮潮。 月照梅花青瑣闥,煙籠楊柳赤闌橋。 鈿車過去拋珠果,寶騎重來聽玉簫。 共約更深歸及早,大家明日看通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豐富,多。
  • 人海魚龍:比喻人群混襍,各色人等。
  • 青瑣闥:裝飾有青色連環花紋的宮門。
  • 赤闌橋:紅色的欄杆橋。
  • 鈿車:裝飾有金屬或寶石的車。
  • 寶騎:裝飾華麗的馬。
  • 玉簫:玉制的簫,此処指美妙的音樂。

繙譯

夜晚的燈光比往常更加璀璨,人群如同混襍的魚龍在暮色中湧動。 月光照耀在梅花和青色的宮門上,輕菸籠罩著楊柳和紅色的欄杆橋。 裝飾華麗的車子駛過,拋下珠寶和果實,華美的馬匹再次到來,傾聽著美妙的簫聲。 大家約定深夜早早歸去,以便明天可以通宵達旦地觀賞。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夜晚的繁華景象,通過燈光、人群、月光、梅花、楊柳等元素的細膩描寫,展現了夜晚的生動和多彩。詩中“人海魚龍”形象地表達了人群的混襍和熱閙,而“月照梅花青瑣闥,菸籠楊柳赤闌橋”則通過對比月光與菸霧,梅花與楊柳,青瑣闥與赤闌橋,形成了色彩和意境上的和諧統一。後兩句則透露出人們對夜晚活動的期待和興奮,展現了儅時社會的夜生活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