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樓歌

縱橫千里目,浩蕩萬古心。乾坤何寥廓,山水自高深。 樓頭縹緲諸天近,玲瓏八面祥飆引。誰言新成來賀燕,只恐孤騫如結蜃。 披襟臨水攬蒸湘,揮手憑空捫翼軫。遊絲搖曳扇微和,城郭郊廛樂事多。 正看晴景浮煙樹,又送春聲入棹歌。棹歌殘,漁歌起。 紫蘭落遠洲,斑竹垂清淚。白雲片片自南來,借問蒼梧何處是。 微茫七澤盤心胸,憑欄一嘯生雄風。我欲挾赤帝,鞭赤龍。 劃長空而倚劍,蹴天山而掛弓。平生慷慨羞懷土,去國懶裁王粲賦。 平生散慢恣豪狂,興來還踞庾公牀。世上人空老,壺中日自長。 爭名與爭利,臧谷俱亡羊。君看醯雞不出甕,亦有鵬背摩青蒼。 誰是誰非園吏夢,無憂無喜麴生鄉。我爲登樓歌,高聲振林木。 曾聞芥子納須彌,肯道吾身同一粟。幕天席地無邊幅,倦來且抱希夷宿。
拼音

所属合集

#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乾坤:天地。
  • 縹緲: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 祥飆:吉祥的風。
  • 孤騫:孤獨地飛翔。
  • 結蜃:指海市蜃樓,比喻虛幻的事物。
  • 披襟:敞開衣襟,形容心情舒暢。
  • 蒸湘:指湘江,蒸水與湘江的合稱。
  • 翼軫: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翼宿和軫宿。
  • 遊絲:飄動的細絲,常指蜘蛛等昆蟲所吐的絲。
  • 棹歌:船歌,划船時唱的歌。
  • 紫蘭:紫色的蘭花。
  • 斑竹:一種有斑紋的竹子。
  • 蒼梧:地名,今廣西一帶。
  • 七澤:指楚地的七個湖泊。
  • 赤帝:古代神話中的南方之神,後爲道教所信奉。
  • 赤龍:紅色的龍,常指火龍。
  • 天山:山脈名,橫貫新疆。
  • 王粲賦:王粲是東漢末年文學家,其《登樓賦》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
  • 庾公牀:庾公是東晉時期的庾亮,其牀指高雅的坐具。
  • 醯雞:小蟲名,即蠛蠓,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 鵬背:比喻志向遠大。
  • 園吏夢:指莊周夢蝶的故事,比喻人生如夢。
  • 麴生鄉:指隱居的地方。
  • 希夷:指道家所追求的無聲無色的境界。

翻譯

站在高樓上,我放眼千里,心中涌起浩蕩的萬古情懷。天地是多麼遼闊,山水又是多麼高深。樓頂彷彿接近了諸天,四面八方都是吉祥的風。誰說這是新築的樓來迎接燕子,我只怕孤獨飛翔如同海市蜃樓。我敞開衣襟,臨水眺望湘江,揮手彷彿能觸摸到星宿。遊絲輕輕搖曳,帶來微和的風,城郊的樂事多。正看着晴朗的景色中煙霧繚繞的樹木,又聽到春聲融入船歌。船歌漸漸消散,漁歌響起。紫蘭落在遠處的洲上,斑竹垂下清淚。白雲片片從南邊飄來,我問蒼梧在哪裏。微茫的七澤湖讓我心胸開闊,我憑欄長嘯,生出雄風。我想駕馭赤帝,鞭策赤龍。劃過長空,倚劍而立,蹴踏天山,掛弓如月。我平生慷慨,羞於懷土,離開故國,懶得寫王粲那樣的賦。我平生散漫豪放,興致來時還坐在庾公的牀上。世上的人空自老去,壺中的日子自然長。爭名奪利,最終都如臧穀亡羊。你看那醯雞不出甕,也有鵬背摩天。誰是誰非,如同園吏夢,無憂無喜,如同麴生鄉。我爲登樓而歌,高聲振林木。曾聽說芥子能納須彌,肯說我身只如一粟。幕天席地,無邊無際,疲倦時且抱希夷而眠。

賞析

這首作品以登高望遠爲背景,表達了詩人對天地山水的敬畏和對自由豪放生活的嚮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乾坤何寥廓」、「山水自高深」展現了天地的遼闊與山水的深遠,「孤騫如結蜃」則巧妙地比喻了孤獨飛翔的虛幻感。詩人的情感從對自然景觀的讚歎,到對個人志向的抒發,再到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層層遞進,展現了詩人廣闊的胸懷和深邃的思想。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

鄧雲霄

明廣東東莞人,字玄度。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授長洲知縣,官至廣西參政。有《冷邸小言》、《漱玉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