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熊茂初駕部貶浙江

掩泣長辭供奉班,孤臣何日返燕山。 但論道直宜三黜,誰爲排空叩九關。 白傅井泉堪自酌,蘇公堤柳易追攀。 謫仙自昔棲遲地,愁絕西風損舊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掩泣:掩面哭泣。
  • 供奉班:指在朝廷中擔任供奉官職的羣體。
  • 孤臣:孤立無助的臣子。
  • 燕山:山名,位於今河北省北部,此處指代明朝首都北京。
  • 道直:指言行正直。
  • 三黜:三次被貶。
  • 排空:指排除障礙,直上雲霄。
  • 九關:指天宮的九重門,比喻朝廷的深嚴。
  • 白傅井泉:指白居易(白傅)的井水,白居易曾在杭州任官,其井水被視爲清泉。
  • 蘇公堤柳:指蘇軾(蘇公)在杭州修建的蘇堤上的柳樹。
  • 謫仙:被貶謫的仙人,此處指被貶的官員。
  • 棲遲:停留,居住。
  • 愁絕:極度憂愁。
  • 西風:秋風,常用來象徵淒涼。
  • 舊顏:指舊時的容顏,比喻舊時的榮耀或地位。

翻譯

掩面哭泣着告別了朝廷中的供奉官職,孤立無助的臣子何時才能返回燕山(北京)?只要言行正直,即使被貶三次也應當,但誰又能爲我排除障礙,直上雲霄,叩開朝廷的深嚴之門?白居易的井水足以自酌,蘇軾的堤柳易於追憶攀折。這裏自古以來就是被貶謫的官員停留之地,極度憂愁中,秋風似乎也損害了舊時的榮耀容顏。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被貶官員的深切同情與不捨。詩中,「掩泣長辭供奉班」描繪了離別的悲傷場景,而「孤臣何日返燕山」則透露出對未來的不確定和期盼。詩人的正直與無奈在「道直宜三黜」與「誰爲排空叩九關」中得到體現,展現了忠臣的堅貞與朝廷的冷漠。後兩句通過對白居易和蘇軾的引用,寄託了對往昔的懷念和對未來的無奈。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明代士人的忠誠與憂國之情。

劉克正

劉克正,字懋一,號海樵。番禺人,從化籍。格長子。明穆宗隆慶五年(一五七一)進士。官翰林院檢討。年甫三十七而卒。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〇有傳。 ► 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