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王揮使

夫君本儒將,扼腕謝勳名。 淚盡丁都護,才傷襧正平。 十年隨驃騎,萬里負長纓。 愁聽鄰人笛,悲風起舊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扼腕:用手握腕,表示情緒激動、惋惜或憤怒。
  • 謝勛名:拒絕或放棄功名。
  • 丁都護:人名,此処指丁都護的悲劇。
  • 襧正平:人名,此処指襧正平的悲劇。
  • 驃騎:古代將軍的稱號,此処指王揮使的職位。
  • 長纓:長帶子,古代用來系官印或作爲將軍的標志。
  • 鄰人笛:鄰居吹奏的笛聲,此処象征哀悼或懷唸。

繙譯

王揮使本是儒雅的將領,卻激憤地放棄了功名。 他爲丁都護的悲劇淚流滿麪,又因襧正平的遭遇而才華受損。 十年間他隨將軍征戰,萬裡之外他肩負著長纓。 如今,他愁聽鄰人的笛聲,悲風在舊日的營地中吹起。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王揮使的深切哀悼和對其遭遇的同情。詩中,“扼腕謝勛名”描繪了王揮使放棄功名的決絕,而“淚盡丁都護,才傷襧正平”則揭示了他內心的悲痛和對友人的深切懷唸。後兩句“十年隨驃騎,萬裡負長纓”展現了他的軍旅生涯和責任感,而結尾的“愁聽鄰人笛,悲風起舊營”則以淒涼的景象,抒發了對逝去英雄的哀思和無盡的懷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王揮使一生的深情廻顧和崇高評價。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