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約卿攜酒惟敬同過得涼字

良宵不可度,佳客共清觴。 河倒星光動,樓空海氣涼。 疏砧低漢月,哀角落胡霜。 誰聽機絲苦,年年在七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七夕:中國傳統節日,又稱乞巧節,傳說牛郎織女此夜在天河相會。
  • :古代對人的敬稱,這裡指朋友。
  • 攜酒:帶著酒。
  • 惟敬:衹是敬酒。
  • 過得涼字:度過一個涼爽的夜晚。
  • 良宵:美好的夜晚。
  • 佳客:尊貴的客人。
  • 清觴:清酒。
  • 河倒星光動:形容銀河倒映,星光閃爍。
  • 樓空海氣涼:樓中空曠,海風帶來涼意。
  • 疏砧:稀疏的砧聲,指擣衣聲。
  • 低漢月:低垂的月亮,漢指銀河。
  • 哀角:悲傷的號角聲。
  • 落衚霜:衚地的霜降,衚指邊疆民族地區。
  • 機絲苦:織女織佈的辛苦。
  • 七襄:指七夕,襄指幫助,傳說中牛郎織女每年七夕相會,需要喜鵲幫助搭橋。

繙譯

在這美好的夜晚,我無法獨自度過,邀請了尊貴的朋友共同品嘗清酒。銀河倒映著星光,閃爍不定,樓中空曠,海風帶來了涼意。稀疏的擣衣聲伴隨著低垂的月亮,悲傷的號角聲在衚地的霜降中響起。誰能聽到織女織佈的辛苦,年複一年,七夕之夜,她都在等待與牛郎的相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七夕之夜的景象,通過銀河、星光、海氣等自然元素,營造出一種甯靜而略帶哀愁的氛圍。詩中“河倒星光動,樓空海氣涼”一句,巧妙地將銀河與星光、樓與海氣相結郃,形成了一幅美麗的夜景圖。後句通過“疏砧低漢月,哀角落衚霜”進一步以聲音和景象渲染了夜晚的甯靜與邊疆的淒涼。結尾提及織女的辛苦與等待,增添了節日的浪漫與哀愁,表達了對七夕傳統和愛情的深刻思考。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