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七日

堂上仙翁去不回,升階愁見舊屏幃。 蓼莪未讀眉先蹙,霜露初寒淚已揮。 幾夜音容隨夢散,半生菽水與心違。 若教化得遼東鶴,莫待千年及早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蓼莪(liǎo é):《詩經·小雅》中的篇名,表達孝子追思父母之情。
  • 菽水:指普通的飲食,常用來比喻孝養父母。
  • 遼東鶴:傳說中遼東人丁令威成仙后化鶴歸鄉,後用來比喻去世的人。

翻譯

堂上的仙翁已不再回來,我登上臺階,憂愁地看着舊時的屏風和帷幕。 還未讀《蓼莪》,眉頭已緊蹙,初寒的霜露中,淚水已經灑落。 幾夜之間,音容笑貌隨着夢境消散,半生的孝養與心願相違。 若能教化那遼東的仙鶴,不要等待千年,儘早歸來吧。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逝去親人的深切懷念和無盡的哀思。詩中通過「舊屏幃」、「蓼莪未讀眉先蹙」等細節描寫,生動地展現了內心的悲痛和對親人的思念。末句「若教化得遼東鶴,莫待千年及早歸」則寄託了對親人早日歸來的殷切希望,情感真摯,令人動容。

鄭文康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時乂,號介庵。正統十三年進士。觀政大理寺,尋因疾歸。父母相繼亡故後,絕意仕進,專心經史。好爲詩文。有《平橋集》。 ► 2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