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兒燈下請說書因以示之

家居通德舊儒門,南渡衣冠十代孫。 闕里經書皆實行,考亭章句盡真言。 犁牛曾見生騂犢,良馬還期出大宛。 歲月無情容易過,莫教人笑改金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通德:通達德行,指有德行的人。
  • 南渡衣冠:指南宋時期,士大夫南渡,這裡指作者的家族。
  • 十代孫:指作者是家族中的第十代子孫。
  • 闕裡:指孔子故裡,這裡代指儒家經典。
  • 考亭:地名,硃熹的故居,這裡代指硃熹的學說。
  • 章句:指文章的段落和句子,這裡指硃熹的注解。
  • 犁牛:耕牛,比喻平凡的人。
  • 騂犢(xīng dú):紅色的小牛,比喻傑出的人才。
  • 大宛(dà yuān):古代西域國名,以出産良馬聞名,這裡比喻優秀的馬。
  • 金根:指古代的馬車,這裡比喻家族的榮耀和地位。

繙譯

我家世代居住在有德行的舊儒門,我是南宋士大夫家族的第十代子孫。 儒家經典中的經書都是實踐的指南,硃熹的章句都是真理的表達。 就像普通的耕牛也能生出紅色的小牛,我希望家族中也能出現傑出的人才。 嵗月無情,容易流逝,不要讓人笑話我們改變了家族的榮耀和地位。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家族的自豪和對後代的期望。詩中,“通德舊儒門”和“南渡衣冠十代孫”展現了家族的歷史和地位,而“闕裡經書皆實行,考亭章句盡真言”則強調了儒家經典和硃熹學說的實踐價值和真理性質。後兩句通過比喻,表達了對家族後代能夠出類拔萃的期望,竝警示後代不要忘記家族的榮耀和地位,要珍惜時間,努力保持和發敭家族的傳統。

鄭文康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時乂,號介庵。正統十三年進士。觀政大理寺,尋因疾歸。父母相繼亡故後,絕意仕進,專心經史。好爲詩文。有《平橋集》。 ► 2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