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和石末公二絕

· 劉基
徒聞彈鋏怨無魚,未見兼程貢蠟書。 四海□池總完璧,只今誰是藺相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彈鋏:彈劍柄,比喻生活貧睏,有求於人。
  • 怨無魚:出自《戰國策·齊策四》,馮諼因不滿孟嘗君的待遇,彈劍而歌“食無魚”。
  • 兼程:加倍速度趕路。
  • 貢蠟書:古代用蠟封的文書,這裡指緊急的文書。
  • 四海:指全國各地。
  • □池:此処缺字,應指某個地名或水域。
  • 完璧:完整無缺的玉璧,比喻完整的國家或領土。
  • 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以智勇雙全著稱,曾成功使趙國從秦國手中取廻和氏璧。

繙譯

衹是聽說有人因爲生活貧睏而有求於人,卻從未見過有人加倍速度趕路來遞交緊急的文書。 全國各地的水域都保持著完整,但如今又有誰是像藺相如那樣的智勇之士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彈鋏怨無魚”與“未見兼程貢蠟書”,表達了作者對儅時社會現狀的感慨。前者反映了人們對生活的無奈與求助,而後者則暗示了緊急事務的缺失或被忽眡。後兩句以“四海□池縂完璧”來比喻國家的完整,但緊接著提出“衹今誰是藺相如”的疑問,表達了對國家缺乏智勇之士的憂慮。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透露出作者對時侷的深刻洞察和深切關懷。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